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丰功伟绩的他为何含恨死去?野史趣闻
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一生的功绩,大多是在七国战乱之时建立的。在七国之乱之时,周亚夫正是朝廷的主要大将。平定叛乱,和周亚夫的战略制定,还要战术,都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周亚夫替汉王朝建功立业之时,自己的安危却埋下了隐患。在战争之时,他曾经命令窦太后最喜欢的儿子,也就是汉景帝的亲兄弟去冲锋。叛军攻打梁国之时,他便利用梁国拖住叛军,这才打败叛军。从客观意义上来说的话,周亚夫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正好得罪了汉景帝的兄弟。

周亚夫
平定叛乱以后,他也有了和自己父亲周勃意义的政治地位,出将入相。平时国家危急之时,带兵的将军不论做出何事,皇帝一般也都可以忍受。但是,在和平时期肯定就不同了。处理国家大政方针之时,和皇帝的意见经常不一致。但是在此事,到底要听谁的意见办事,就很有学问了。若是事事都与皇帝意见不一致的话,那自己恐怕就很会身处险境了。这便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明哲保身了。
周亚夫细柳治军之时,体现便是,就算是天子皇帝驾到,军中的规定也是万万不可变更的。在七国之乱之时,就算是皇帝的亲兄弟,到了需要为国牺牲之时,也不能说二话。可是这种一根筋的处事方法,经常会为自己带来灾难。

周亚夫
在周亚夫为相之时,就曾多次与皇帝的意见不同,但是汉景帝为了尊重周亚夫,便按照他的意思做了。就像曾经,汉景帝当时想把自己的舅舅王信封侯,并且意见是窦太后所提出的。可是周亚夫不同意,周亚夫的理由当然是正大光明的。但是,汉景帝那时心里绝对是有意见的。还一种事情就是,景帝当初想废太子之时,周亚夫也反对。不得不说,周亚夫的意见都是于公正,还有道德立场上站得住脚。但是,正是因为周亚夫坚持原则固执己见的性格,才得罪了众多的人。
在汉朝的皇帝之中,对待周亚夫的态度是不同的,在汉文帝驾崩之时,告诉汉景帝周亚夫是个可用之才:“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汉文帝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在汉景帝晚年之时,为了自己的儿子,还是把周亚夫给提前处理了。

汉景帝
言归正传,我们来讲一下筷子的事情。
有次,汉景帝在皇宫之中召见周亚夫,并予赐饭,但是在吃饭之时,周亚夫的桌上只放了一大块肉。可是却没有放筷子。见到这个情况,周亚夫很生气。用眼睛瞪宫中管食物的人,意思就是,让他们给自己拿筷子来。就在此时,汉景帝却开始装糊涂道:“此不足君所乎?”意思这是,汉景帝看道了周亚夫给宫食的宫人使眼色,以为周亚夫的食物不够,还要添饭。便说:“这些不够你吃的吗?”周亚夫免冠谢。在汉景帝起身之时,周亚夫便离席而去。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便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汉景帝此话之中,能够明白的看出,周亚夫败亡之因了。
本文作者:贝勒爷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