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野史趣闻
2018-11-10 15:32:2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慈禧太后这么霸道的主子,听政为什么要在前面“垂帘”呢?
太后临朝的事情,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慈禧太后所首创。而是早在汉代就有了。在《合璧事类》中有所记载:“晋康帝崩,穆帝即位,时年二岁。皇太后设白纱屏于太极殿,抱帝临轩。”

东暖阁垂帘听政处
皇太后听政,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出现在朝堂之上,而非要用一个“帘子”隔开呢?
这是因为临朝听政,就避免不了与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后宫女子是不能与前朝的文武百官相见的。就算是一些诸如元日、圣寿节等大型的节日,王公大臣进宫行礼祝贺,也不全能见到皇太后。
太后即使是临朝听政,也不能坏了规矩,因此为了避免与群臣相见,就只好在前面垂上一个“帘子”,凡事隔着帘子进行。
“垂帘”中所谓的“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帘,清宫养心殿明殿用的是黄纱屏八扇,而在东暖阁的东大墙前则是有一槽栏杆罩,罩上有一幅黄幔。屏和幔都不是帘,只是象征性的分隔而已。

东暖阁垂帘听政处
关于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为皇室所独有,在从前的社会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习惯。
比如住宅有内外院之分,妇女在家除了家里人以及至近亲戚在内院相见之外,也不和男的来宾相见,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须请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询问,也是在是室内说,男仆在室外回答,这些都是以前生活中,所常见的。
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蓝情人情误思游艺”中:“至次日薛姨妈命人请了张德辉来,在书房中命薛蟠款待酒饭,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里千言万语嘱托张德辉照管薛蟠,张德辉满口承应。”
可以这样说,听政要用“垂帘”的方式,不是孤立的现象,只是在如今可能我们无法理解,但在当时确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现象。
本文作者:大侃世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