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精品集:杨贵妃《长生殿》野史趣闻
改编:闻起
绘画:卢延光
都江堰自古山清水秀,滋润出众多美女,倾世皇妃蜀国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就出生于都江堰青城县(今都江堰),中国四大美人“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杨贵妃杨玉环也出生于导江县(今都江堰)。

卢延光先生是著名的连环画家与国画家,其装饰意味浓烈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受到无数读者的追捧。其作品令人美不胜收,不忍释卷。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史称“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他以为天下太平了,便纵情声色,日见昏庸。加上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祸乱已萌于无形。

(2)宫女杨玉环丰神艳丽,有倾国倾城之色。李隆基一见倾心,便将梅妃江采苹打入冷宫。今日上朝,就要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3)盛妆的杨玉环,在高力士的带领下,由宫女簇拥着,步步生莲,姗姗上殿。

(4)她跪在丹墀,莺声燕语,口称:“臣妾贵妃杨玉环见驾,愿吾皇万岁!”李隆基心花怒放,不禁如痴如醉,连声说:“平身,平身!”

(5)银烛高照,御香飘渺。李隆基携杨玉环来到西宫,对身旁的高力士说道:“朕得杨贵妃,如获至宝也!”

(6)月影临窗,宫院岑寂。李隆基取出金钗、钿盒,赠与杨玉环作定情之物,说道:“自今夕起,朕将与妃子偕老矣!”

(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次日,李隆基传旨,即将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封为宰相,她的三个姐姐封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

(8)一天,长安市上的一家酒楼,坐着一个赳赳武夫。他叫安禄山,是幽州节度使帐下的边将,因失误军机,正听候发落。他酒入愁肠,不禁长吁短叹:“难道俺就这样完了么?”

(9)其时,杨国忠倚仗着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安禄山便买通关系,前来行贿。他到了相府后门,早有把兄弟张千在那里等候。

(10)安禄山一见杨国忠就跪下叩头说:“弁犯的身家性命,全仗丞相做主了。”杨国忠说:“也罢,待我明日上朝,替你相机行事就是。”

(11)果然,李隆基非但赦免了安禄山之罪,还让其留京授职。这天,上殿谢恩之时,李隆基见他大腹便便,就指着笑问:“卿此中何有?”安禄山应声回奏:“唯有对陛下的一片赤心!”

(12)一天,杨玉环正对镜巧画双眉,宫女永新、念奴侍立左右,一个给她簪花,一个给她整衣,真是说不尽的婀娜风流。

(13)杨玉环因一时困倦,便侧卧绣榻小睡。李隆基轻步走来,一见红绡帐中的杨妃,不觉赞叹:“好一幅海棠春睡的图画!”

(14)杨玉环告过失迎之罪,李隆基爱怜地说:“惊了妃子好梦,倒是寡人唐突了。今日沉香亭畔牡丹盛开,妃子陪朕赏花去罢!”

(15)李隆基骑龙驹,杨玉环乘步辇,后面随着梨园子弟,迤逦前往兴庆池边的沉香亭赏花。

(16)沉香亭畔,果然牡丹正开。李隆基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没有诗人的新词!”便命李白即兴赋《清平乐》三章。
(17)于是,杨玉环亲自磨墨拂笺,李白才情横溢,一挥而就。词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8)李隆基对新词大加赞赏,便亲自伴奏,命李龟年按谱歌之,杨玉环循拍蹈节,婆娑起舞。

(19)此刻,在沉香亭热闹场景的对照下,李隆基那处理国事的勤政楼,却格外显得寂寞清冷。

(20)上阳宫中,失宠的梅妃,此时听着远处的笙歌鼓乐,只有独对宫娥,暗中悲泣。

(21)三月三日这天,李、杨帝妃又驾临曲江游春。一路之上,只见仕女如云、车马喧阗。

(22)安禄山自赢得李隆基的宠信,不但奉旨新建豪华府第,并许他不日封王。这一天,他换上便服,骑着骏马,也来曲江游玩。那趾高气扬的样子,路人无不为之侧目。

(23)在车骑队中,他忽然瞥见三国夫人的姿色,不觉失魂落魄,暗自说道:“唐天子,你有了一位贵妃,又添上这几个阿姨,好不风流也!”

(24)骑马在后的杨国忠,见安禄山死皮赖脸地盯着三国夫人,顿时嗔怒道:“那厮无礼,竟敢藐视皇亲国戚!”

(25)此时,有一太监前来传旨:圣驾已到望春宫,命虢国夫人乘马入宫,陪杨娘娘饮宴。

(26)虢国夫人因自恃姿色过人,从来不施脂粉,天然素妆,却最得李隆基的欢心。只见她告辞兄姐,径自扬鞭打马去了。

(27)望春宫中,李隆基见虢国夫人素面朝天,别有一种风韵,不禁心荡神摇。那虢国夫人是水性杨花之人,一见皇上如此,也频送秋波。

(28)杨玉环自得宠以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哪里受得了这个,便推说身体不爽,不能在此伴驾,起身回宫去了。

(29)虢国夫人虽觉尴尬,却又心中暗喜。李隆基扫兴一场,十分懊丧,这天索性就在望春宫住下。

(30)次日,杨玉环不梳不洗,只是啼哭。高力士在宫门外悄声问永新:“万岁爷今日方回,圣情十分不悦,不知何故竟不到杨娘娘宫中来了。”永新虽知隐情,却也不胜惊愕。

(31)杨家兄妹听到一些风声,正在坐立不安之际,忽见家人进来禀报:“不好了!贵妃娘娘忤旨,圣上大怒,已命高公公送回府中来了。”

(32)他们大惊失色,一时竟作声不得,只有虢国夫人冷冷说道:“我说玉环妹妹那样的心性,早晚定要惹出事来,如今可不被那梅妃笑杀也!”

(33)杨国忠急得直跺脚,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来:“唉!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话犹未了,高力士已把杨玉环送到府门了。

(34)杨国忠急忙出门跪迎凤驾,却见杨玉环满面羞惭,哭得就像泪人一般。高力士说:“丞相快请娘娘进府,咱家还有话说呢。”

(35)来到后堂,虢国夫人假惺惺地问道:“娘娘,前日在望春宫中,皇上十分欢喜,却为何突生此变?”杨玉环只气得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

(36)客厅里,杨国忠先问道:“老公公,此事不知因何而起?”高力士说:“只因娘娘生性多疑,以至于此。丞相且先到朝门谢罪,再相机而行吧!”

(37)杨府的御书楼上,杨玉环正凝眸眺望着那九重宫阙,心想:自己昨日还在那里,谁知君恩难测,一夕之间,竟成天涯了。

(38)丫环梅香忽然用手指着说:“娘娘请看,有个公公骑马来了,想是召娘娘回宫的吧!”杨玉环一看,果然是高力士又来了。

(39)高力士翻身下马,向杨玉环禀道:“奴婢回去复旨,只见万岁爷心情烦躁,想是思念娘娘,故特来报知。”杨玉环说:“唉,哪里还想着我?”

(40)杨玉环此时柔肠百转,若有所思,便命梅香去将镜台和剪刀取来,她自己拔下金簪,就把一头乌亮的黑发打开了。

(41)杨玉环揽镜自叹:“头发呵!你曾伴随着我的青春和欢乐,又是我今天的断魂残丝,只有凭你为我一表衷肠了。”说着便剪下了一缕长发来。

(42)她对高力士说:“你为我转奏圣上,就说妾身罪该万死,今生今世,再也不能重睹天颜了,谨献此发,以表依恋。”高力士将杨妃剪下的头发搭在肩上说:“娘娘放心,奴婢去了。”

(43)李隆基自逐出杨妃,真是触目伤怀,对景惹恨。一个太监来请万岁爷进膳,却被他让内侍拉下去重打一百大板。

(44)另一太监来请万岁爷去听梨园新乐解闷,更使他万分恼怒:“嘟,什么新乐,朕又有何不快?把这厮也拉下去重责一百!”

(45)李基隆独步宫廷,只见雕栏玉砌,芳草萋萋,不觉叹息道:“寡人在此思念妃子,不知妃子又怎样在思念寡人哩!”高力士暗自点头,心领神会。

(46)高力士急忙上前禀奏:“这里有杨娘娘剪下的头发,叫奴婢献与万岁。”李隆基垂泪道:“想寡人与妃子,已是恩情中断,就像这头发了!”

(47)高力士说:“杨娘娘虽有罪放出,既已知悔,何不即行召还,以示圣主如天之量。”李隆基见有台阶好下,便趁势说道:“如此,就由你迎取贵妃回宫便了。”

(48)杨玉环下了香车,就向李隆基哭道:“臣妾罪重如山,今得重睹天颜,死也瞑目。”李隆基说:“这原是寡人的不是。从前的话,不必再提了。”

(49)一天,武举出身、正听候任用的郭子仪,来到长安市上的新丰馆大酒楼,想要独饮三杯,以遣愁怀。

(50)此时,一群官员牵羊担酒,正从街上经过。酒保说:“万岁爷给杨丞相和三国夫人新建的府第今日完工,这是朝中官员备礼前往祝贺。”郭子仪听了,心中更加愤懑。

(51)“如今权门如市,圣聪不明,那些朱门碧瓦,涂的都是民脂民膏,看外戚宠盛到这种地步,如何得了!”他思量至此,不禁仰天长叹,连饮数杯。

(52)街上又喧闹起来了。郭子仪凭窗望去,却见一人身穿王服,骏马雕鞍,前呼后拥地招摇过市。他问酒保:“这王爷也是去杨府祝贺的么?”

(53)酒保悄声说:“客官,你不见他那大肚皮么?这人就是安禄山。今天万岁爷封他做了东平郡王,现在是谢恩出朝,荣归王府。”

(54)郭子仪不禁拔剑出鞘,“呀,这就是安禄山么,久闻他心存异志,多有不轨,将来祸乱天下者,必此人也!”

(55)郭子仪回至寓所,便得到授他为天德军使的任命。他忧喜交集地说:“眼看天下将乱,正是用人之际,我虽官卑职小,从此也好报效朝廷了。”

(56)一天,杨玉环梦中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星光灿烂,白云飘飞,早已身在碧海青天之上。一个仙女对她说:“这里就是广寒宫了。”

(57)丹桂之下,仙女们正在演习《霓裳羽衣》之曲。杨玉环生性聪颖,一时便将这曲调记住了。

(58)杨玉环一梦醒来,暗自沉吟道:“圣上常夸梅妃的《惊鸿舞》,我很想将她超过。刚才梦游月宫,得闻仙音,待我细按宫商,谱成新曲。”

(59)水榭荷亭,一身纱衣的杨玉环,铺展鸾笺,凝思有顷,便挥毫谱出了《霓裳羽衣》之曲。

(60)李隆基来到水榭,一见新曲,不禁大喜说:“妃子,像你这样的锦心,还有谁及得上你!”杨玉环说:“陛下深明音律,还烦御笔细加勘点。”

(61)于是李、杨并坐荷亭,同谱新声,直至天色将暮。李隆基道:“此曲就由妃子亲授李龟年,让他教与梨园子弟。晚风多凉,妃子随朕回宫去吧!”

(62)再说杨国忠和安禄山因各自挟宠争权,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这天,安禄山正在宫门高声喧哗,杨国忠勃然大怒,便同他争吵起来。
(63)杨国忠骂道:“你这大模大样是几时有的?”安禄山冷笑道:“老杨,下官从来如此!”杨国忠说:“你敢和我上殿面君么?”安禄山说:“哪个怕你!”

(64)二人在金殿上互相攻讦,李隆基为把他们分开,竟糊涂传旨,即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限期赴镇。这纵虎归山之举,使得安禄山大喜过望。

(65)午门外,安禄山上马对杨国忠拱手告别:“老丞相,下官今日走了,免得你再嫌我大模大样。”杨国忠想:“也罢,但愿安禄山此后真的反了,那时皇上才知我早有忠言。”

(66)金城县的村道上,一个从涪州前来进贡荔枝的使者,飞马而过,踏坏了大片的庄稼。一个农民老汉,只急得呼天抢地,老泪纵横。

(67)此时,又一前来进贡荔枝的使者,竟把路旁的一个盲眼老汉踩死,盲眼老婆只得抚尸痛哭。

(68)农民老汉将盲眼老婆扶起道:“这是给杨娘娘来进鲜荔枝的,踏死人不偿命。老汉帮你把死人埋了吧!杨娘娘、杨娘娘,就为这荔枝呵!……”

(69)这天是杨妃的生日,长生殿上摆下了盛大的寿宴。李隆基举杯道:“寡人今日设长生之宴,与妃子作竟日之欢。”

(70)杨玉环奏道:“妾新制翠盘一面,请舞其中,以博天颜一笑。”李隆基大喜,即命郑观音、谢阿蛮侍候娘娘上盘起舞。

(71)李隆基也站起身来,亲自为之击节。但见翠盘之上,杨玉环宛如飘风回雪,飞燕盘旋……

(72)舞罢,太监捧上来一盘荔枝。李隆基说:“只因妃子爱吃此果,朕特命地方飞马进贡,今佳果及时送到,妃子你要再饮一杯。”

(73)杨玉环娇喘吁吁,含笑剥开一颗新鲜的荔枝,品尝着这人间的美味。

(74)正当李隆基在温柔乡中歌舞升平之际,安禄山却在范阳秣马厉兵。这天,他点齐了人马,要往围场演武射猎。

(75)围场上,安禄山耀武扬威,放马追逐着一只奔逃的野兔。
(76)安禄山十分骁勇,一箭又射中了一只野鹿。众将士齐声呐喊,山鸣谷应。

(77)毡幕前架起熊熊的篝火,烤着鹿肉。安禄山想:如今我兵强马壮,羽翼丰满,唐天子呵唐天子,看你怎么抵挡也!

(78)郭子仪这时已升任灵武太守,正在听取军情:安禄山现将帐下的汉人撤换,一律任用番将,私招亡命,反形已露。

(79)郭子仪闻报忧心如焚,一面差人再去打探,一面加紧操练,以防不测。他想:外有逆藩,内有奸相,国事至此,将如何收拾也!

(80)天下将乱,李隆基还蒙在鼓里。这天,他忽然想到冷宫中的梅妃,一时旧情难断,便封了一斛珍珠,命小黄门送去。

(81)江采苹见到这一斛珍珠,不禁悲从中来,即题诗一首,交小黄门进呈御览。诗中写道:“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表达了她心中的幽怨。
(82)李隆基读罢此诗,也不觉黯然神伤,即命小黄门再去宣召梅妃于当晚在翠华西阁相会,并吩咐决不许让杨妃得知此情。

(83)当晚,杨玉环久候不见李隆基回宫。猛听得一声“圣驾来也”,原来却是架上的鹦鹉学舌,这使她更加心烦意乱。

(84)当她得知李隆基约梅妃相会的消息,便带着永新、念奴,赶去翠华西阁。

(85)杨玉环来至翠华西阁,上前扣门,永新劝说道:“夜将三鼓,万岁料已安寝,还是明日再说吧!”杨玉环掩泪沉思:“江采苹,不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了!”

(86)黎明时分,杨玉环又再次来到翠华西阁,高力士一见大为惊恐,急忙上前迎接,故意高声喊道:“杨娘娘来了!”

(87)李隆基顿时慌了手脚,即命内侍将梅妃从便门送回,江采苹只得垂泪而别。

(88)杨玉环见李隆基就说:“妾闻陛下圣体违和,故此特来问安。”李隆基尴尬地说:“寡人偶感不适,何劳妃子清晨到此。”

(89)杨玉环突然问道:“呀,这御榻下面,不是一双凤鞋么?”李隆基正要掩饰,从怀中又掉出来一枝翠钿,不觉脸上发烧,嗫嚅地说:“好奇怪,这是哪里来的,连寡人也都不解。”

(90)高力士见此光景,急上前禀奏:“外面文武已齐,请万岁爷登殿!”李隆基会意地点头:“妃子劝寡人上朝,朕只得勉强出去了。”
(91)李隆基走了,杨玉环便把高力士拿来撒气:“你瞒着我做的好事,这翠钿、凤鞋是哪一个的?”

(92)高力士谄笑道:“娘娘,不是奴婢擅敢多口,万岁爷贵为天子,嫔妃甚多,同梅娘娘又有旧日恩情,娘娘何必如此计较呢!”

(93)杨玉环语塞,只得说:“不是我斗筲器量,容不下人。我只气为什么要弄出圈套,故意瞒我。”

(94)李隆基下朝回来,见杨玉环仍在赌气,便上前赔笑说:“妃子休再烦恼,朕和你到华萼楼看花去吧!”

(95)杨玉环说:“华萼楼的花虽娇艳,只怕不如楼东的梅枝更让人怜爱!”李隆基说:“寡人的真心,妃子难道还不知么!”

(96)此时杨玉环已将钗盒取出,跪下奏道:“妾自知有罪,只求斥放。这钗盒是陛下定情之所赐,今日就交还陛下吧!”说着便啼哭起来。

(97)李隆基将她扶起说:“妃子何出此言,都是朕的不是,让你如此烦恼。快将钗盒收起,朕与你同回西宫去吧!”杨玉环这才说:“既蒙陛下不弃,妾只得从命。”

(98)李、杨携手走后,高力士自语道:“真好笑,万岁爷得了半夜欢娱,倒受十分烦恼,咱家还是将翠钿、凤鞋给梅娘娘送去吧!”

(99)七月七日之夕,新月一弯,夜阑人静,杨玉环在长生殿拈香拜祷,祝告牛、女双星。

(100)李隆基来到长生殿,对杨玉环说:“秋夜风凉,妃子因何在此?”杨玉环说:“今值七夕,妾身特向天孙乞巧。”

(101)李隆基说:“朕想牛郎织女,分隔银河,一年一会,这相思好难熬也!”杨玉环说:“虽然如此,他们却是地久天长,就怕妾身与陛下的恩情,不能像他们那样长远。”

(102)杨玉环此时不觉呜咽诉说:“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恐日久难免白头之叹!”李隆基也动情地说:“妃子如有疑,朕愿同你对双星盟誓,以坚终始。”

(103)二人当即拜倒在长生殿前,对天祝告,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如背此盟,双星鉴之!
(104)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反唐,一路攻城掠地,直抵潼关。帅旗之下,只见他立马横刀,高声讨战。

(105)镇守潼关的老将哥舒翰,全身披挂起来,出关与安禄山对阵交锋。

(106)这一场血战,只杀得尸横遍野,天昏地暗。

(107)歌舒翰终因年迈不敌,被安禄山生擒活捉,只得俯首归降。

(108)安禄山挥师进入潼关,连夜杀奔长安。

(109)这天,李、杨又在御园小宴。李隆基自吹玉笛,命杨玉环重歌李白的《清平调》三章。

(110)杨玉环因连饮数杯,已不胜酒力,醉态更加妩媚。李隆基吩咐宫娥且扶娘娘登辇回宫。

(111)突然,杨国忠气急败坏地闯进来,大呼道:“陛下,不好啦!安禄山起兵造反,现已杀进潼关来了。”

(112)李隆基此时有如大梦醒来,却已悔之无及。杨国忠奏道:“如今之计,不如圣驾幸蜀,以待天下勤王。”李隆基一声长叹:“似也只得如此了。”

(113)李隆基当即传旨,命陈玄礼统领御林军,明晨护驾前往西川。

(114)曙色微茫中,李隆基带着杨妃,仓皇逃出长安。延秋门上,被惊起的一群乌鸦,腾空盘旋不已。

(115)西行路上,马鸣萧萧。李、杨并骑揽辔,缓慢而行。高力士禀道:“前面已是马嵬驿了,请万岁爷暂住銮驾。”

(116)马嵬驿内,景象萧瑟。李隆基叹道:“寡人不幸,有累妃子劳顿,教朕好不痛心。”杨玉环道:“臣妾自应随驾,怎敢辞劳,但愿早日破贼,大驾还都便好。”

(117)此时,军士鼓噪起来,声言安禄山之反,都因杨国忠弄权所至,若不斩此贼臣,死不护驾。陈玄礼拔剑出鞘,企图弹压。

(118)杨国忠一见不好,正要逃窜,早被一名军士将他刺死。众军雀跃高呼:“杀得好!杀得好!”

(119)陈玄礼进来禀报:“臣启陛下,杨国忠专权召乱,被军士们将他杀死了。”李、杨此时闻知众军哗变,早已吓得面如土色。

(120)陈玄礼伏地跪奏:“众军说杨国忠虽诛,贵妃尚在,还求陛下割恩正法。”杨玉环一把拉住李隆基的袍袖,瑟瑟颤抖。
(121)李隆基道:“妃子深宫随驾,何罪之有?”陈玄礼说:“贵妃虽说无罪,但杨国忠是其亲兄,今在陛下左右,军心不安。”

(122)杨玉环见无路求生,只得请死:“如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但愿陛下平安至蜀,妾也虽死犹生。”说罢,不觉哭倒在李隆基怀中。

(123)此时外面鼓噪愈急:“不杀贵妃,死不护驾!”高力士也跪下哭奏:“娘娘既慷慨捐生,万岁爷就勉强割恩吧!”

(124)李隆基顿足道:“罢罢!妃子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高力士,只得但凭娘娘吧!”

(125)马嵬驿前的一棵梨树,杨玉环行将在此自缢。她把钗盒交与高力士说:“这是圣上定情之物,你可用来为我殉葬。我那圣上呵,从今再也不得相见了。”

(126)“貌比桃花,命绝梨花”,竟成了杨玉环一生的写照。李隆基对着杨妃的遗物,不禁悲声大放:“妃子,妃子,活活痛杀寡人了!”

(127)一天,李隆基驻跸在扶风的凤仪宫中,当地的老汉郭从谨特来进献麦饭。李隆基才尝了一口,就叫起苦来:“这饭连麸带麦,让朕如何下咽。”

(128)郭从谨这时就像骨鲠在喉,不惜冒死直言。他诉说了黎人的苦难,指出了皇上的不明。奸臣弄权,朝廷昏暗,终致引出了这场祸乱。

(129)西风残照,哀猿断肠,李隆基心中好生悲凉,策马行进在入川的栈道上。

(130)剑阁的铃声,夹着林中的雨声,更使李隆基为之心碎。他回首马嵬,痛惜杨妃,耳边回响起《雨淋铃》一曲的旋律……

(131)这天,安禄山在凝碧池召来梨园子弟,大宴群臣。降官们谄媚地献酒称颂,抱着琵琶的乐工雷海青却止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132)安禄山怒喝道:“小小乐工,怎敢无礼!”雷海青大骂道:“我虽是微贱的乐工,却不像你人面兽心,不像你手下这群无耻的降臣!”

(133)不畏强暴的雷海青,正气凛然,舍身取义,终于死在安禄山屠刀之下。

(134)安禄山怒气不息,掀翻了筵席。有一个降臣上前献媚道:“哼,一个乐工也想做什么忠臣,难道我们吃太平宴的倒错了?雷海青呵,毕竟是你未戴乌纱见识浅。”

(135)时已升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统率人马讨伐安禄山。他身披重铠,气宇轩昂,正督师进发。

(136)沙场之上,鼓角震天。郭子仪奋勇和安禄山的大将史思明对阵厮杀。

(137)史思明兵败落荒而逃。郭子仪当即传令,挥兵收复长安。

(138)正当前方将士用命之际,李隆基却在成都忙着给杨妃建庙。这天庙已修成,神幔高张,幡旌飘扬,神龛前侍立着泥塑的宫娥和太监。

(139)全副銮驾过来了,李隆基骑着马儿在左,载着杨妃木雕像的车儿在右,俨然也是车马相并,形影成双。

(140)杨妃的雕像已安置在神龛之中,李隆基焚帛奠酒之后,却突然惊呼道:“高力士,你看娘娘的脸上竟流出泪来了!哎呀,我那妃子呵!”

(141)高力士一边连呼“奇怪”,一边请圣驾回宫。李隆基只得命宫娥放下神帐说:“妃子呵!寡人今夜梦里和你细诉衷肠吧!”

(142)安禄山即将立段夫人之子做太子,他的长子安庆绪为了争夺王位,便派李猪儿入宫行刺。

(143)两个更夫边走边谈,一个说:“皇上今夜就在便殿安寝,你我要多加小心!”李猪儿潜藏树后,正好听得明白。
(144)便殿的御榻上,安禄山正呼呼大睡。李猪儿对着他的心窝一刀刺去,这个只做了几天大燕皇帝的野心家便一命呜呼了。
(145)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率众逃离长安。郭子仪一举收复西京,百姓们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146)郭子仪连夜召集众将,共商中兴大计,一是迎接已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驾返长安;一是遣使即赴成都,恭请太上皇李隆基回銮。

(147)回銮途中,李隆基又来到扶风的凤仪宫中,想起去年入川时的光景,不禁感慨万端。

(148)四野秋声,满目凄凉。他念着马嵬驿杨妃的冷骨荒坟,喃喃自语道:“妃子既死,朕虽生犹死,不如早赴泉台,也好与妃子重逢。”

(149)这天,李隆基终又来到马嵬驿的那棵梨树下。高力士上前跪禀:“奴婢奉旨筑造杨娘娘的新坟,请万岁爷亲临启墓。”

(150)蔓草丛中,手执锹锄的女工,环立在一个荒丘之前,这便是杨玉环的埋骨之所了。李隆基悲不自胜,不忍目睹。

(151)墓已打开,高力士一看不觉大惊,原来已成一座空穴,殉葬的钗盒已经不见,只剩下一个香囊,还能证明这是杨妃的青冢。

(152)李隆基手捧香囊,失声痛哭:“这香囊乃妃子生辰,朕在长生殿赐与她的,我那妃子呵,你如今却在何处也!”

(153)此时,一个老妇说拾得杨娘娘的一只锦袜,特来进献。李隆基一看,果然是妃子之旧物,即命老妇在此看守杨妃的坟墓。

(154)延秋门外,郭子仪率领文官武将,整队肃立,恭迎太上皇回銮。

(155)李隆基亲自将郭子仪扶起,抚慰地说:“卿荡平逆寇,收复神京,真盖世之功也!”

(156)李隆基返京之后,退居南内,不再过问朝政,每日只是思念杨妃。一个风雨之夕,他独伴残灯,耳边又响起《雨淋铃》的乐句。

(157)夜深沉,他伏几睡着,朦胧中忽见杨妃的倩影就在眼前。

(158)他急步出宫,却见陈玄礼上前挡驾,不禁勃然怒道:“你那日逼死杨妃,今又欺朕已无权柄,敢来犯驾么!”便命侍卫将这乱臣推出斩首。

(159)李隆基恍惚又来到马嵬驿前,他见空斋废寮,哪有杨妃的踪影。他急问娘娘今在何处,这才发现旷野之中,此时就只有他茕茕一人。

(160)他似乎来到了曲江池畔,却见大水翻腾,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正从惊涛中向他扑来,只吓得连呼“救驾”!

(161)他睁开双眼,原来却是一梦。便问道:“外面此时什么声响?”高力士说:“那是雨打梧桐。现已四更将尽,请上皇安歇了吧!”
(162)李隆基忽对高力士说:“朕想汉武帝因思念李夫人,也曾招魂相见。你明日即为朕遍访方士,好与杨娘娘招魂。”

(163)高力士请来的道士杨通幽,正在仗剑作法,烧纸画符,要招杨玉环的阴魂来见。谁知闹腾一场,却无半点踪影。

(164)杨通幽说:“待贫道今夜飞出元神,上天入地,好歹总要寻着娘娘。”高力士说:“但凭仙师法旨。”

(165)李隆基因思念杨妃,早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高力士说:“杨通幽已在蓬莱仙山寻到娘娘,中秋之夕,当与万岁爷月宫相会。”李隆基兴奋地说:“妃子既许相会,朕的病也就好了。”
(166)中秋之夜,兴庆宫中,昏迷不醒的李隆基,行将告别人世。

(167)李隆基依稀记得今夕当与杨妃月宫相会,便迈步走出宫门,只见杨通幽手执拂尘,上前说道:“夜色已深,就请上皇同行!”

(168)李隆基问道:“仙师,这天路迢遥,不知怎样才能飞渡?”杨通幽说:“上皇何必忧心,待贫道引路便了。”

(169)杨通幽将拂尘掷出,顿时化为一座仙桥,直通霄汉。

(170)李隆基上桥踽踽独行,只觉得飘飘欲仙,有如乘风归去。他俯视人间,乱云纷纷,尘雾滚滚,却再也不能见到长安了。

(171)他此时已来到一座座琼楼玉宇之前,见宫门上写着:“清虚广寒之府”,不禁万分惊喜:“呀,这不就是月宫了么!”

(172)月宫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终于又在劫后重逢了。天上人间,恍如隔世,两人相抱而哭。
(173)李隆基说:“寡人马嵬回銮,欲将妃子改葬,谁知玉骨全无,故求方士遍觅芳魂。”杨玉环说:“幸蒙牛、女双星鉴怜,许令重续断缘,才有今夕之会。”

(174)忽报嫦娥降临,两人连忙起身相迎。嫦娥说:“今奉玉帝旨意,因你二人一往情深,已恩准牛、女双星所奏,命你们居于忉利天宫,永为夫妇。”

(175)嫦娥于是在月殿设宴,命天女演《霓裳羽衣舞》,为李、杨重圆称贺。嫦娥道:“你们如今已成天上夫妻,往事休提了。”李、杨只是默默颔首而已。

(176)仙乐悠扬,舞影蹁跹。李、杨想到当年的繁华,有如一场春梦,不觉感慨唏嘘,若有所悟。

(177)须臾,曲终舞罢,嫦娥起身说:“就借此乐,送上皇、仙妃回忉利天宫去吧!”李、杨乃双双拜辞,离席缓步而去。

公益推荐,仅供欣赏,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178)李、杨的故事结束了,但人世之上,郭子仪诸将仍在浴血奋战,收拾着他们留下的残破河山。然而经此战乱,唐朝的天下,却再也不能恢复到像贞观、开元那样的盛世了。(完)
本文作者:四川人文(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