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演义对玄武门之变的论述,证明了历史真相由胜利者书写野史趣闻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民之变,偷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后导致李渊退位,李世民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史称唐太宗,大唐盛世由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拉开序幕。
关于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和论述,宋、元、明、清的正史和社学家们都对李世民此举持肯定态度,小说演义和现代的影视作品更将李建成刻画成一个阴狠毒辣、嫉贤妒能的平庸小人,而李世民是受害者不得已才反抗。
而关于玄武门之变那段真实的历史,却和正史以及演义描述的根本不一致。太子李建成更不是一个阴狠毒辣、嫉贤妒能的小人,相反他却是一个杰出的青年才俊。小编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李建成贵为嫡长子、皇太子没有加害李世民的意图,他深受唐太祖李渊的喜爱,李世民根本威胁不到他的政治地位。相反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原因很直接,就是他想取代李建成当皇帝。李元吉和魏征几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都被他以同宗相残有背天理拒绝。
李世民在跟随李渊平定天下的时候,私下一直积极培育自己的势力,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集团。在这个集团内以房玄龄、长孙无忌为代表的成员,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游说李世民取代李建成,后受到李渊的打压和流放。他们看到夺嫡无望,便破釜沉舟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第二、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政治对立,并非是李建成嫉贤妒能,而是李世民一开始就在培育自己的党羽,早有僭越图谋引起的。由于李建成是嫡长子,早早被李渊指定为皇位继承人,所以李世民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合法正常的手段挤掉李建成,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政变,杀死太子。
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堪称萧墙之祸之最,太子李建成毫无防备,他根本想不到作为同胞兄弟的李世民会对他痛下杀手。李世民不但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更将他们的儿子全部杀死,最小的才五岁。随后李世民又逼迫李渊禅位,强纳了自己弟弟的老婆,这种逼父弑兄杀子侄之举真是人神共愤。

第三、太子李建成不但不是个平庸小人,真正的李建成是一个杰出的青年才俊:
1、李渊太原起兵组织者和策划者就是李建成,而李世民只是在河东招募豪强。李建成为李渊制定了: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师出有名,以辑夷夏的战略方针。这些功绩都被历史黑掉。
2、抵御北突厥安定中原、夺取西河之战、智取霍邑之战、潼关防御战、智破刘黑闼的战役都是李建成指挥的,而非李世民。此时的李建成已经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但是这些功劳都被演义说成李世民的功绩。
3、李建成被魏征评价为:性宽简,颇仁厚。他礼贤下士,广罗英才,为李唐的建立招纳了很多谋臣良将。其中很多人日后成为李世民治国的栋梁之才。

第四、后期李世民集团的势力迅速膨胀,其罪在于李渊。由于李建成作为皇太子必须时刻陪伴皇帝身边,所以李渊就将李建成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李世民,这造成了枪杆子被李世民掌控。
当时天下大势基本已定,李渊只需任命一个良将为军事统帅即可,根本没必要将军事指挥权给李世民。而李世民利用军事领导权迅速将大部分人才笼络到自己门下,架空了太子势力。

玄武门之变 后,李世民踩着自己兄弟的身躯,终于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为了掩盖李世民的罪恶,将太子李建成黑化,已经成为唐朝御用文人的政治任务,而后世的史学家也基本肯定了李世民的功绩。
对于洗白李世民和黑化李建成的论述,再一次证明成王败寇的历史宿命。对于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我们后人也是基本全盘接受,李建成不但输掉了皇位、丢了性命,更输给了后世的历史评价。
本文作者:木头演义(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