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时间最短的唐朝皇帝,锐意改革,刘禹锡柳宗元终生未得重用野史趣闻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的第十三个皇帝,在位仅仅186天,又当了5个月的太上皇,是唐王朝当太子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老爹就是唐朝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唐德宗。

陕西富平唐顺宗李诵丰陵
戏剧性的继位过程。
李诵继位时已经44岁,之前当了26年的太子。
一年半之前,李诵中风瘫痪,而且失去语言能力。德宗去世前卧床了一个月,李诵也没能去侍奉。
当德宗的最后时刻到来的时候,要当时的掌权宦官俱文珍把太子叫来,但俱文珍没有从命,德宗死前没见到自己任何一个儿子。
48小时后,宦官还是没决定让哪个亲王继位,主要是担心大臣们反对。这时宦官势力刚刚兴起,做事情还没有那么肆无忌惮。
无奈,只得召集部分大臣入宫,宣布了德宗的死讯。果然,大臣们一致要求太子继位,俱文珍等宦官并未坚持,反正一个瘫痪的哑巴太子是不能继承皇位的。
奇迹出现了,当翰林待诏王伾告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诵竟然站了起来!更衣乘辇到了皇宫,虽然还需要人搀扶,但活生生的太子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欢呼声响彻了整个长安城。
皇家威仪尚在,唐王朝还没有山穷水尽。

梦回唐朝 大唐芙蓉园
崩溃的人生,带来千古谜团。
短短186天,唐顺宗就病重不能理政,先是太子监国,六天之后传位给太子,就是后来的唐宪宗,这个过程被称为永贞内禅。
再过了5个月,刚过新年,太上皇李诵病重去世,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后人有很多分析,病重传位是官方说法,另一种观点是认为宦官和太子共同进行了一次政变,软禁了唐宪宗。原因是唐顺宗任用王叔文等一批人开展改革,得罪了所有人。
这个千古谜团只能永远流传。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艺术展
永贞革新,使这个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给唐王朝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李诵做了26年太子,他老爹疑心病太重,一般人不信任。李诵性格比较温和、克制,能够一定程度影响父亲的决策,大臣们对李诵这个太子还是认可的。
一批人围绕在他周边,希望将来能够立下从龙之功,他们就是二王刘柳。
二王是王伾和王叔文,刘柳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其他还有一批中低级官吏,算是激进的少壮派,现在叫鹰派。这个小圈子应该是德宗默许的,毕竟太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培植势力是有必要的。
当时二王都是翰林待诏,中级文官,当年李白就被李隆基封了这么个官位。
顺宗继位之后,任用二王刘柳实行了永贞革新,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改良国家财政。
王叔文是核心,王伾沟通内外,宰相韦执谊具体执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辅助。两三个月,下达了几十道诏书,王叔文等人都被提拔重用,一系列新政发布,史称永贞革新。

刘禹锡《陋室铭》
意图应该是好的,但执行过程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妄图靠一道圣旨就夺取宦官的神策军军权,触动了宦官集团的根本利益;
没有获得太子东宫势力支持,试图阻止立太子,得罪了太子,就是后来元和中兴的唐宪宗;
没有获得边疆重臣的政治支持,得罪了韦皋,就是那个镇守西川二十一年,多次取得对吐蕃战争胜利的韦皋;
没有团结其他中立朝臣,使大多数官员对这些“幸进小人”没有好感。
自己人内部也出现了矛盾,王叔文与宰相韦执谊闹翻了,韦执谊投靠太子和宦官势力。
这些势力是唐王朝最主要的支柱。同时,皇帝病重,意图无人能知。

柳宗元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永贞革新中止,王叔文团伙都被贬离长安。
唐宪宗在宦官拥立下继位,王叔文团伙全部被拿下,并下诏这些人遇赦不赦,永无回长安之日。
王叔文被贬到二千七百四十八里外的渝州,之后赐死。
王伾被贬到了一千四百六十里外的开州,之后病死。
韦执谊从宰相被贬到最远的崖州任司马,死在了那里。
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任司马,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任司马,十年后才得以回到长安,但很快又被排挤出京城。
刘禹锡先后被贬23年,71岁高寿去世。柳宗元先后被贬14年,在柳州病逝。他们流传下来的诗文很多是这个时期所做,两人是失败的政治家,但文学、哲学方面的成就流传万世。
其他几个王叔文集团骨干也都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一共八个人,这个结局也被称作二王八司马。这是唐朝首次因政见不合而大规模人身攻击,之后的党争由此开始。

唐三彩
中国古代的改革真是不容易,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在王叔文身上,仿佛有后世谭嗣同的影子。但民族脊梁,不仅仅是那些成功者,失败者同样也是。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原创声明:本人作品为个人独立原创,每周一至周五《今日头条》首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的免费正版图片或原创图片,欢迎关注和讨论。
本文作者:理工男读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