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贵为一国太后,却甘心下嫁于朝臣野史趣闻

2018-11-10 11:06:08

在遵化清东陵,只有一座孤零零的陵墓建在墓群风水墙外侧,分外注目。依当时制度,皇家墓体都应当建在风水墙之内,这座独树一帜的陵墓为昭西陵~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陵寝。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科尔沁,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为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孝庄,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孝庄被封为西侧妃,孝庄在后宫地位仅次于其姑哲哲。孝庄美丽大方,既有蒙古女儿的活泼可爱,又有汉人的温婉可人,有兼有聪敏伶俐,极得皇太极的宠幸,在此期间,其二人感情甚笃。然,好景不长,一人的到来,改变了孝庄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

仅隔八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恰逢遇见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时海兰珠已有26岁,但其肌肤如玉,五官秀美,兼有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且温婉贤淑,皇太极一见倾心,遂于第二年,十月十六日隆重迎娶。 孝庄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孝庄在后宫的地位不断下降。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孝庄被封为庄妃,在妃位中居第五位,位居次西宫,她的姑姑哲哲位居中宫做了皇后,而她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却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位居东宫。孝庄在后宫的地位明显极为尴尬,作为最先服侍皇太极的女人,地位却远远居于人后,而在后宫中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孝庄心中的苦涩可想而知。

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宸妃所生皇八子夭折,而仅过两天,孝庄却诞下皇九子福临,从而为沉浸于爱子夭折的皇太极带来些许安慰,孝庄趁此机会稍获荣宠。

祟德六年九月(公元1641年),宸妃病逝。皇太极因此多日不食不眠直到到昏迷,言语混乱。孝庄曾多次进谏,开导皇太极以龙体为重,却遭到皇太极斥责不爱其姐。孝庄默然,对皇太极爱意早已随着宸妃当日进宫之时已开始渐渐消散,至此,便化为乌有。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三月,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被捕获押到盛京,皇太极派范文程等汉臣苦心劝说,洪承畴始终不肯屈服,绝食明志,皇太极因此费劲脑汁,寝食难安。孝庄见此便亲自去劝说,扮作普通侍女,“以壶承其唇”,给他喂下下人参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洪承畴,使其投诚于清廷,由此可见孝庄善于谋略,机警过人。

公元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猝然离世,当时他大勋未集,储位未定,只留下八旗精兵入主中原的遗愿。朝廷情势,危于累卵,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二人战功显赫,雄心勃勃,多尔衮权谋和治国才干方面却胜出一筹。除此二人外,只有庄妃布尔布泰之子皇九子福临拥有继承资格,只是福临年仅六岁,资本薄弱难以继承帝位。在这个关键时刻,庄妃胸有沟壑,更善于把握人心,晓以利弊,以平衡权力,顾全大局为由拉拢说服了多尔衮,使得福临登上皇位。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643年)福临登基,年号为顺治。孝庄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九月(公元1644年),孝庄与福临移驾到北京,清朝从此入主中原。之后,多尔衮更是以摄政王的身份总揽朝纲,而在清廷重大决策中,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时常商议朝政大事,多尔衮雄伟英武,又颇有才干,孝庄美丽大方,在政务之事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聪敏知趣,二人志趣相投,长久相处之下,渐生情愫。而多尔衮在朝政上炙手可热,行事越发肆意。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多尔衮晋封“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多尔衮又晋封“皇父摄政王”,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皇父'之称,更佐证了孝庄下嫁了多尔衮。皇太极专宠其姐海兰珠,孝庄下嫁多尔衮,除了是保证福临皇位稳固的政治婚姻,也难免有报复皇太极的心思。

而《建夷宫词》,其中第七首为

上寿称为合卺尊,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

大礼恭逢太后婚。

又一次佐证了孝庄下嫁的事实。

顺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多尔衮出塞外打猎病逝,年39岁。当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出城恭迎,并以皇帝的规格来安葬他。顺治八年,顺治又追封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然,仅过了不到一个月,顺治便以多尔衮曾谋朝篡位之名,将其削去爵位,撤出宗庙,平毁陵墓。传,孝庄多次警醒劝说顺治,无果,反触得顺治大怒,母子间隙。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孝庄病逝,享年75岁。临终前她嘱咐康熙:“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因而,就有了文章开头那座不同寻常的陵墓,而有一种说法是:孝庄虽然嫁给了皇太极,却因为她下嫁给了多尔衮,而多尔衮陵墓被毁,她既无法和多尔衮合葬,又无颜去见皇太极,再者也不想见其亲姐海兰珠。

孝庄一生历经磨难和曲折,却仍有长远的目光和过人的智慧。孝庄拥有政治家的才能和谋略,她替皇太极招贤纳士,助幼子顺治皇帝继承大统,为孙子玄烨治国除奸出谋划策。她当之无愧是一代女政治家,但在感情上她无疑是失败的,孝庄陪伴皇太极最久,对其助力最大,皇太极却专宠宸妃;孝庄为了顺治委身与多尔衮,竭力培养顺治,顺治却为了董鄂妃与她母子结仇;至于她与多尔衮,他们二人却相互利用,各有心思,却终归多尔衮她幼子继承大统,总的来说,孝庄仍对其仍有亏欠。

对于孝庄拒绝垂帘听政,而竭力辅佐儿孙成为明君,《清史稿》中这样评价孝庄: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本文作者:明清史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