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享国最久的皇帝,你不知道的北宋仁宗赵祯的六个小故事野史趣闻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他于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54岁,享国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赵祯恪守祖宗之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同时知人善任,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当时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后世史学家对其称赞颇高,将其统治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北宋仁宗赵祯
下面就给大家讲六个关于宋仁宗赵祯的小故事,看看他到底能不能称得上“仁”。故事均出自元脱脱等《宋史》、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一、开棺验尸。乾兴元年(1022年),13岁的赵祯即位,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刘太后死后,有人就给赵祯说:“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实乃刘太后所为。”赵祯号恸顿毁,一面亲自赶赴安放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已故刘太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赵祯到了宏福院后,命人打开李宸妃的棺椁查验真相。当棺椁打开时,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宸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检验之后得知李宸妃确系病亡。赵祯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撤散了包围刘太后住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生母。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
二、消减宦官。有一天,赵祯退朝回到寝宫,让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这个太监看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就问:“陛下拿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大臣们建议消减宫女和侍从的奏折。太监说:“大臣们家里的歌伎舞女更多,他们却建议要陛下削减,真是太过分了,陛下真的准备采纳?”赵祯说:“大臣们的建议,我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那就先把我削减了吧。”赵祯听后,立刻命令将这个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你多年的亲信,为何要将他削减?”赵祯说:“他让我拒绝大臣们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三、辞退美人。有一个大臣叫王素,经常劝谏赵祯不要亲近女色。有一天,赵祯对王素说:“近日,有人将几个美人进献给我,我很中意,想将美人留下来。”王素说:“不可,请陛下将美人辞退,不要为美色所惑而耽误了朝政。”赵祯听了之后,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将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还抹了抹眼泪。王素不忍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我怕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四、厚德仁爱。有一次,赵祯和嫔妃在后花园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赵祯回宫后,立马对嫔妃说:“我渴坏了,赶快倒点水来”。嫔妃觉得奇怪就问赵祯:“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倒水,非要忍着口渴呢。”赵祯说:“我屡屡回头,但看见随从没有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有一天深夜,赵祯还在处理政务,觉得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才对皇后说了昨晚的想法。皇后说:“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赵祯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五、苏辙与柳永之别。有一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请求赵祯重重治罪。赵祯却说:“我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选用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将他录用。”有一年,考官将科举录用名册进呈给赵祯御览。赵祯看见了柳永的名字,就问:“这就是写词的柳三变吗?”考官说:“正是此人。”赵祯想起柳永《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没有录用柳永,此后柳永就讽刺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赵祯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到影响,还开创了“柳派词风”。
六、画像传辽。嘉祐二年(1057年),辽国曾派使者前来求取宋仁宗赵祯的画像。大臣们担心辽国使用厌胜之术(扎小人之类),赵祯却说:“我待辽国诚恳,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于是遣使将自己的画像赠送给辽国。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的消息送到辽国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就命人葬赵祯以前所赐御衣,让人好好守护衣冠冢,“如其祖宗陵墓”。
本文作者:穆若雍熙(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