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仁宗赵祯能够成功上位,最该感谢的一个人他被称为大宋贤相野史趣闻

2018-11-08 22:32:05

宋仁宗堪称一代名君,也是历史上最仁慈的帝王之一,仁宗在位四十余年,天下名臣辈出,虽然边患不断,武功差点,但总的来说,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宋仁宗是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也是宋朝最好的皇帝。能让对手辽国君主竖起大拇指,点赞不断,宋仁宗是守成帝王中最能刷新成就感的一个,人们怀念宋朝,愿意生活在宋朝,主要也是指仁宗朝时期。

仁宗赵祯能够成功上位,最该感谢一个人,此人就是真宗朝时的状元宰相李迪。正是李迪数次三番秉公直言,并巧为回护,时名小屁孩的赵受益即赵祯,才能在潜流涌动波谲云诡的复杂政治生态,以及人心险恶的真宗朝脱颖而出,并在养母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后,默默蛰伏,巧妙发力,成功执政,李迪成就了仁宗的辉煌,也成就了自己贤相的历史地位,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不计功名利禄,而夙夜忧国的大宋贤相。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迪是天才少年,师从当代大儒种明逸,曾经携诗书拜访大名士柳开,柳开是何等倨傲自负之人,可是读过李迪文章后,不由赞叹“读君之文,须沐浴方敢见。”后以李迪文章遍示门下,并预言“此君当为天下宰相。”柳开寄语“但愿翌日无相忘。”后李迪果然高中状元,十年之后官拜宰相。李迪知恩图报,以其长子婚配柳氏家女。

虽然有美好的祝愿,但李迪直到三十五岁才以状元身份及第。史载,李迪丰面长须,是一个相貌堂堂的美髯公,一夕忽生一梦,梦见自己满面胡须尽皆被人强行剃去,心里好生怅惘。有人给他解梦,相公不必为此烦恼,如今省试头名已经被人夺去,而此梦恰应在你改头换面上,当以状元高中。或许是这样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李迪科考时发挥得异常优异,果然高中一甲第一名,被拜官任职。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宋史李迪传》中对于其任相之前的记载可以看出,李迪是一个济世致用的人才,其平叛、剿匪、赈灾、断案得心应手,对于赋税、理财、户籍无所不精,他还仗义执言,知人善用保护了一代名将曹彬之后曹玮,使其成为乃父之后宋朝又一能征惯战的良将,当时吐蕃首领李立遵集中精锐之师准备大举入侵宋境,边将曹玮请求朝廷增兵固防,真宗以曹玮胆小惧敌为名,想将其斩首。李迪挺身而出,担保曹玮知兵善战,后曹玮果然大破吐蕃,为大宋挽回了颜面。

天禧二年,真宗立赵受益为太子(后改名赵祯),但太子的地位并不稳固,晚年的真宗渐至昏聩,既不愿放弃权利,又屡屡贬谪大臣。时宰相寇准和丁谓不和,两人明争暗斗,寇准失势被排挤出京,真宗想用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就。真宗想以刘娥为后,李迪屡上奏疏,据理力争,认为刘娥出身贫微,不可母仪天下,因此深受刘娥嫉恨。此后不久,太子赵祯的地位迎来了第一次巨大的危机。

大太监周怀政是真宗身边红人,但周因事交恶于刘娥,深怕真宗死后,刘娥掌权后于己不利,仗着自己曾经是太子小时候的伴当,深受太子信任,就想发动一场政变,逼真宗让位于太子,贬丁谓,黜刘娥,拥戴太子登基,将寇准重新扶上相位,可惜周怀政与其弟怀信虑事不密,被政敌侦知,阴谋败露,周怀政被处死。坦率的说,这件事太子并不知情,倒是寇准事前知晓,也乐得其见,然而太子却脱不了干系。

首先周怀政是太子旧人,再者是打着太子旗号谋事的,其三,其弟周怀信掌握禁军,又结交于朝中大臣,这样的事真宗想想就不寒而栗,那么太子的地位显然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当真宗在廷堂之上勃然大怒,打算废除太子名号,深挖政敌名单,一个也不放过时,朝中大臣噤若寒蝉,都不说话。只有李迪挺身而出,也不就事论事,而是颇有幍略的劝谏道“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真宗听后,幡然醒悟,于是仅追究首谋,而放过了其他人。

此中有隐情,真宗一生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可是儿女偏偏都夭折了,只有一子一女成活,唯一的儿子就只剩下刘娥抱养的生世坎坷离奇的赵祯,赵祯的生母本是一个姓李的宫女,那是真宗偶然临幸的结果,刘娥“狸猫换太子”民间传说理应属实。如果废掉赵祯的太子之名,那么真宗就只能从他的兄弟中选择一人即位,这是真宗最不愿看到的事,况且他的兄弟中确实有人早就虎视眈眈,虚位以待。李迪所言恰恰击中了真宗内心深处的隐忧,真宗又怎能不马上认识到可能犯下的致命错误而改弦易张呢?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有更加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关键时候,又是李迪挺身而出。《邵氏闻见录》载,真宗病重期间,李迪以宰相身份陪侍左右,时太子年幼,而真宗兄弟中八王赵元俨素有威名,眼见真宗很快就要龙驭宾天了,欺人孤儿寡母,也想觊觎皇位,就天天借故赖在真宗榻前不走,借以观察动静。前文所言虎视眈眈的王爷中就有这位八王爷,元俨为太宗第八子,也是太宗几个儿子中最具才干者,史载“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你说八王爷没点想法鬼都不信。

那么李迪又是怎样斗智斗勇,排除险情,使太子赵祯成功继位的呢?李迪既清醒又冷静,人家八王爷好歹是亲兄弟,留在御榻前是有光明正大理由的,你赶不走,也没有理由赶走,何况从爵位上来说,人家官比你大。李迪太聪明了,他要让八王爷自己悄悄的走掉,还不带走西天的一片云彩。就在大家伙如坐针毡之时,时有太医院官员用金盂进奉热水供真宗使用,李迪迅疾从书桌上取来笔墨,将盂中水染成一团漆黑。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只见八王爷面色大变,汗出如浆,一句话都不说,转身离去,打马如飞,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李迪太洞悉人性了。这招含沙射影的做法,明白人心里再明白不过了。高手过招,只需要点到为止。你想,假如被墨汁染黑的这盆水端到重病中的真宗面前,真宗怎么想?难道有人迫不及待想谋害我?最大的嫌疑人会是谁?谁心里有鬼谁才会迅速将自己置之于危险之外,谁也才会一见之下面如土色,即使你没有这样做,恐怕也会给人落下把柄,李迪用他的绝世智慧和老道的政治经验将八王爷驱赶,剩下的只能是辅臣听命于皇帝弥留之际最重要的遗言了,太子赵祯果然顺利接替皇位,成为天下最为仁义而有道的帝王。

顺便说一句,八王赵元俨即有可能是民间传言的八贤王千岁,民间话本《杨家将》里也多次出现此人。此后八王为了逃避章献太后刘娥猜忌,深居简出,还自称自己得有狂躁病谢绝上朝议事,瞧瞧把人都逼成神经了,不过聪明如赵元俨,自此潜心于文学和书法,成就颇高。后来为了让执政的仁宗放一百二十个心,还主动认揖供给朝廷军费,赵元俨得以善终,并在民间赢得了巨大声誉,当然这也与仁宗对他这位叔父仁慈为怀有关。

李迪一生与丁谓不对路,曾经因丁谓举荐林特当宰相而怒不可遏,当时就在朝堂之上不顾礼仪的互撕了起来,说到激动处,这位刚直的名臣将手中笏板直接砸向丁谓,吓得丁谓抱头鼠窜,真宗各打五十大板,都罢相,不过另外五十大板并未落到丁谓身上,老奸巨猾的丁谓官复原职,由此可以看出名相李迪的嫉恶如仇和性如烈火。

仁宗即位时仅十三岁,朝中大权掌握在章献太后刘娥手中,这位女强人想起了李迪当初结怨她的事,就召来李迪不无得意的质问,“你当初一直阻挠我参预国事,现在证明你错了,我不仅将皇帝抚养成人还将他扶上皇位,你还有什么话说?”李迪长揖一躬,不卑不亢的回答“当初我深受先帝大恩,当知无不言,如今看到天子如此聪明,通达,这确实是太后功德,也相信太后今后一定会贤明理事,居功至伟。”太后听后,非常高兴。

千万别以为李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逮着太后马屁猛拍,老成谋国的李迪其实是为太后今后让位于仁宗打下了伏笔,他也确实希望皇太后一直贤明下去,这样的话,则是仁宗之福,亦是大宋之福,像刘娥这样的女强人岂能不明白李迪所言?而且事情果然如这位名相所言,太后掌权却不贪权,而是召回了一大帮名臣共同治理国家,仁宗在位四十多年,仁义满天下,而促使他成功上位的李迪,也成就了天下名臣风范。李迪死后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

本文作者:平淡的生活有你才美好(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