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为什么成为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野史趣闻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之外,其他三大文明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都是后世通过发掘才发现的,只有中华文明是不但有丰富的文物佐证,而且本来就是有大量的历史记载的文明。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中华古文明至今深刻传承在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亚洲和全世界,虽然有过元清两代的外来政权,但是文明从未中断,元清两朝的统治者迅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被中华文明所同化,秉承的制度和文化依然是中华一脉,从未中断。为什么唯独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呢?

中华文明
第一:稳固而广大的大农耕社会。
中国的两大流域黄河、长江,以及淮河等水域自4000年前以来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农耕化过程,大片的森林消失,通过对于水利的持续性大规模改造,逐渐形成了大片和连接在一起的农耕地,而且这种农耕地的面积是广大而连续。大农耕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土地为基础固定了大量的人口,而且能够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固守,在土地上发展统一而持续的文明。这种广袤却稳固的农耕文明,仅在中华大地上产生过。北非和欧洲都不曾如此大规模和持续的存在过农耕文明。

农耕
第二、地理大隔断。
中华大地的地形特点是,北面是广袤的草原和荒野,能够诞生发达的游牧文化对中原产生袭扰,但是由于农耕文化的先进性,这种袭扰即使持续而富有侵略性,却很难对纵深的中原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很容易被同化,因为由于游牧文明天生具有流动和暂时性,无法持续的对中原进行渗透。虽然元朝尝试过将耕地化为牧场,但是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社会经济角度看,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很快放弃。而中国西南则是被连绵的高山和沙漠阻隔,欧洲和中亚的文明是无法突破地理的阻挡直扑中原,甚至连大规模的迁徙都很困难,更别说大规模的军队远征。而中国的东南面是无垠的太平洋,直到大航海时代过去200年,通过航海侵入中国才成为可能。而中国南面,从来没有产生过能够威胁中原的文明,甚至从来没有产生过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理上的大隔断,同时又保持大规模的纵深空间,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地理基础。而欧洲和北非以及中亚就没这样的地理隔断,三大文明相继被外来征服。以至于印度想要了解古印度的历史,需要跑到中国查找玄奘的游记。

中国地图
第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的文字、度量衡、文化、政治都被统一在一个标准下,各地的文明高度趋同,这就造就了中华区域哪怕短暂的分裂,最终会因为文明的高度趋同而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在社会关系上通过皇权和宗族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有效集中统一;通过儒家文化实现了思想上的高度一致;通过科举和九品中正制度实现了官僚的高度自行流动。这一全套的社会制度相互配合,为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厚实的文明基础。

儒家文化
第四、文明始终高度发达
自汉朝以来,中华文明无论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始终保持在世界第一流水平,甚至往往是第一。这种高度的文明优势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欧洲列强取代。文明的高度发达造成的一项重要结果就是中华文明往往能够同化其他文明,而不会被其他文明取代,始终消融其他的文明,而不会被其他文明消融。文明的强大甚至始终压制宗教的影响力,这一点在欧洲和西亚、北非是无法想象的。

中华复兴
但是文明的高度发达也被地理大隔断引发了消极后果,那就是中华文明始终只能保持在东亚地区的强势影响,所谓的天下也仅仅限于东亚地区,无法深刻影响欧洲和中亚。不能跨过地理大隔断,中华文明也就只能在本区域不断循环和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特的东亚儒家文明,当西方进入文艺复兴进而发展出工业革命之后,中华文明依然在儒家文明里打转,依然是重农抑商,重教化而轻科技,最后的直接后果是无法抵御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欧洲列强船坚炮利,酿成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的悲剧。即便如此,中华文明依然从而中断,在迎头赶上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后,中华文明重回世界巅峰,迸发出更加强大和辉煌的生命力。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马上分享、评论吧!
本文作者:去敲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