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人物了解一下野史趣闻

2018-11-08 07:01:26



天后王菲的内地综艺首秀《幻乐之城》,

大家都有在追吗?

“实时唱演,无后期剪辑”赚足噱头,

每一期都能玩出一些新花样。


比如第二期,韩雪和导演马志宇这对搭档,

就用全息投影的技术,再现了1989年

张艺谋和巩俐的经典之作《古今大战秦俑情》。

一首《焚心》,再次把人们带回了

近2000年前的历史岁月。




秦始皇的传奇人生,

为很多影视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比如陈凯歌早期的代表作《荆轲刺秦王》、

很多90后的童年回忆杀《寻秦记》、

成龙大哥和金喜善的《神话》等等。


▲ 《古今大战秦俑情》剧照

像上面提到的《古今大战秦俑情》,

就是发生在秦始皇修建兵马俑时期的一个爱情故事,

导演程小东,编剧李碧华。



巩俐饰演的韩冬儿,

进宫充当东渡求仙的童女,

却与张艺谋饰演的郎中令蒙天放相恋,被赐一死。


行刑前,冬儿暗将徐福炼就的长生不老金丹

送入蒙天放口中,自己则投身窑炉。

辗转到20世纪30年代,两人再次重逢,

却再次宿命般错过。

这个跨越古今生死的爱情故事,

基本上为后来所有的穿越剧

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蓝本。


不知道是不是对这个结局感到遗憾,

2002年,张艺谋以秦始皇为背景导演了《英雄》,

汇聚了一众大牌:

陈道明、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


时隔16年再看,《英雄》在当时绝对被低估了。

抛开艺术成就不说,

相比于此前单一化、扁平化的形象塑造

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秦始皇——

睿智、辩证、冷静、有勇有谋......

这部电影的出现,

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此前,影视剧中刻画的秦始皇形象,

多少是有些刻板印象的——

残虐、冷酷、心硬如铁、妄求长生不老……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古籍刻本

但历史上真正的秦始皇可比这个复杂多了,

作为千古一帝,他的性格必然是复杂的,

既有作为政治家的杀伐决断,

也有普通人对生死的恐惧和矛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番太史公司马迁

在《史记》中客观公允的评价。



但不管他被建构的形象如何,

他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废除分封制、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

车同轨,还有书同文。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述,李斯被赵高陷害下狱后,曾试图上书秦二世,反讽自己“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是一项罪名。由此推断,李斯很可能直接参与了“书同文”的工作。后来,唐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的《书断》、清代《康熙字典》也都认为,小篆是李斯所作。

这里的“文”,

就是指秦始皇统一了的文字:秦小篆——

中国有记载以来首次官方认证的国家法定字体。

据说这是丞相李斯向始皇帝强烈建议的,

而他本人就是已知可考最早的小篆书法家,

也开了中国书法碑刻形制,延续至今。





秦小篆是首次文字规范化的产物,

终结了秋春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文字混乱的局面,

对于秦统一后政治、经济上的迅速发展,

都具有重要作用。


▲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相传为李斯所作。

小篆也明确了汉字继续演化的方向,

在文化史、文字史上都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意义。

西汉时已有人以秦为界:

将秦之前的文字称为“古文”,秦以后的称为“今文”,

后来的秦隶、汉隶等文字形式,

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秦小篆的启发和影响。


▲ 唐·李阳冰《三坟记》部分拓片,被称为“李斯后书写小篆第一人”。

继李斯之后,也涌现过很多著名的小篆书法家,

比如唐代李阳冰创“铁线篆”、

清代邓石如,则熔铸秦汉两代篆书为一体,

民国时期的文化、政治名人吴稚晖,

更专精于小篆,是名噪一时的大家。

但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历史课本外,

认识到秦小篆的机会非常有限,

甚至很多都不知“秦篆”为何物,

这实在令人忧心。

最近,得益于腾讯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

经过方正手迹,Aa字库的小篆再定制,

秦小篆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

方正手迹团队在设计秦韵小篆字体时,

采用多彩渐变的色调,

再加上单字底上的下方“秦云纹瓦当”提取的纹样,

整体彰显了秦朝气宇轩昂的大气风范。

动效方面用了一些科技元素,

更加符合手Q年轻用户的喜好。



这个古老的字体,

被纳入了QQ个性装扮字体库。

以后每一位使用QQ的年轻人,

都能看到、用到、想起我们祖先的文字,

实在是寓意深远、用心良苦!



这已经不是腾讯第一次,

主动扛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旗。

从2016年开始,腾讯就走起了“科技+文化”路线,

并陆续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达成战略合作,

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数字文保解决方案。


▲ 图为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胜义在戛纳

今年法国戛纳国际创意节期间,

腾讯正式宣布推出“全球数字文博开放计划”,

向全球文博机构发出邀请,

希望通过开放腾讯云、腾讯地图、微信小程序、

语音导览、AI、AR/VR等产品能力和技术手段,

让更多人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作者:谈天说地xxi(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