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谢绝参与玄武门之变,后来李世民也只是小小惩罚了一下野史趣闻
李世民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君王了,在历史上也算是明君了。他的身上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首先就是他自身是非常地优秀的。虽然自己贵为皇室子孙,但是却丝毫没有贵族公子的傲气,而且他从小就学习文字和武功,并且对于骑马射箭也是十分精通,这是很难得的。其次就是他有很大的包容心,天下英豪都愿意跟随他,所以他的手中便聚集了很多的人才。
可是就是这样一名君王,也碰到了让他心烦的事情,也是在考验他的胸襟。此事事关玄武门之变。大家都明白,这次事变对于李世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要是事变没有成功的话,那么他先前所做的努力就全部都白费了。别说当帝王了,性命能不能留下都不知道了。就是由于此次事变非常重要,所以李世民帐中的将领便都为这件事尽力谋划。比如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恭等人,个个都尽心尽力,即使是他最危急的时候也有人愿意为他舍生忘死。

有一个人和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件事他似乎不是太在意,仿佛跟自己毫无干系。此人就是唐朝有名的大将李靖。他的军事才华,是李世民军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企及的。在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李世民当时领着军队四处打仗,李靖则是专门对西蜀和岭南地区进行攻打,因此李靖可以说为唐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前夕,李靖还在西北地区
对游牧民族进行防御。按照李靖的本事跟他手中的军队,要是能够有明确地立场加入玄武门之变,无疑是对理事们最大的支持。据史书记录,李世民在准备发动政变的时候还给李靖书信一封,并问处理的办法,而且跟他分析利弊,想要让他赞同自己的做法。可是没想到,李靖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完全没有明确态度。

李靖这样直言拒绝,就表示他不肯参与这件事,而是想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借此保住自己的性命。可是李靖和李世民的情分是不同寻常的。当初的李渊想要造反,而李靖则是李渊账下的一名小官,他并不打算跟随李渊起事,而且曾经私下逃走想要举报李渊。结果李渊大怒,想要杀了他,还是李世民的出现才为他留下了性命,并且将他收入亲王的府中,李靖的抱负才得到发挥。所以对于李靖来说,李世民是他的伯乐,不仅救了他的命,还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可是李靖的做法却让李世民感到寒心。也就是李世民这样胸怀的才能容忍下他,也许李世民也觉得只要不是投靠太子,不论怎样都是好的。而后来的事变中,李世民也获得了胜利。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便开始对自己手下的将领进行封赏。对于论功行赏的事情上,李世民出现了纠结,因为对于封赏,他自然是用心考虑过的。毕竟这次封赏是根据玄武门事变的功劳进行划分的。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跟李靖算账的,不过总是要考虑这次事变中的其他将领。如果要是将事变中出力的将领封赏太高,难免会冷落了李靖,可是对于平日的表现,李靖总是比其他人要优秀的多。可是要是不好好奖赏有功之臣,也会伤了别人的心。毕竟这次大事上还是有很多人出了力气的。这样一来以后再有用得着的时候,人人都不愿意冲在前面了。经过一番考虑以后,李世民决定要以事变中的人员表现来进行封赏,对李靖也算是一个警告。

于是当初为他筹谋的长孙无忌等都被赐予了一千三百户的食邑,侯君集等将领为一千户,以此类推最少的是三百户。而李靖却只得到了四百户的食邑。食邑作为古代君王赏赐有功之臣的尺度。四百户食邑就是说有四百户交上来的税都归个人。这下也算是对李靖的一种警告。但是事情也就此打住了,之后他们二人依然没有嫌隙,情义如初。李世民还是很信任李靖,而李靖也还是忠心于大唐王朝。
本文作者:拇指论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