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谜团!!!野史趣闻

2018-11-05 20:33:31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最有争议的一次政治事变,它对李唐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几乎可以说标志着贞观之治的开始,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对于它的记载却过于简单,充满了谜团,今天,我就和诸位一起深入挖掘其中的隐秘和真相。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七中记载如下: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一、玄武门之变有两个奇特的人物:常何和秦琼!大家必须注意!

二、玄武门禁门总领常何,此人原是李建成亲信,他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在此次事件中正是他的手下关闭了玄武门!以致李建成手下两千多人无法攻入玄武门!这两千多人绝非临时可以拼凑,并且在玄武门关闭之后,他们不可能知道李建成发生了什么,他们进攻玄武门是按既定方案进行!因此可以肯定:玄武门之变始作俑者不是李世民而正是李建成!当然后面还有其它证据!

三、再来看武器:根据记载,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吉的马都死于弓箭!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武器也是弓箭!这难道不奇怪吗?最奇怪的是天下第二高手的猛将尉迟恭居然也用弓箭射死了李元吉,而且是在李元吉用弓箭勒着李世民脖子的时侯,他不怕射到李世民吗?所以这段记载有很大漏洞,李世民(不是修改)向史官隐瞒了什么?

四、如果你回头看下常何,你就明白了!常何身为禁门总领,那么所有人进入玄武门必须先上缴武器(包含弓箭)!

五、李建成和李世民双方所有的人都是去见李渊的,他们不可能带武器,更不可能背着弓箭去见李渊,又不是打猎!

六、哪么弓箭从何而来?当然只能是来自常何手下的禁军!

七、不要认为禁军会把弓箭发给双方让他们武斗!又不是电子游戏!

八、简单推理就是:李世民让常何下令弓箭手围住李建成一伙人,然后乱箭齐发!

九、为何说始作俑者是李建成呢!因为双方都没有武器,常何才是控制大局的人!如果他按李建成之命行事,那么死的肯定是李世民!

十、还有补充:李建成是进玄武门以后,到了临湖殿发现不对,又向玄武门逃跑,那么可以肯定他要找的必然是他的亲信常何!所以玄武门弓箭手的布置他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常何已被控制!

十一、关于秦琼,历史记载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因功有封赏,但身为在美良川生擒尉迟敬德的唐朝第一武将,他却没有出现在打斗现场,大伙会觉得奇怪吗?如果你知道秦琼降唐之后是李渊把他派给李世民的(第一战美良川之战),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十二、秦琼很可能事先察觉了李建成的阴谋,因此在此事件中控制住了常何,所以没有参与打斗!而且事后还有封赏!

十三、常何的官职在玄武门之变前后仍是中郎将,与事前一致,且无封赏,这充分证明常何虽早先为李世民手下,后来又成为李建成心腹,却在这件事中保持中立!最大可能是被秦琼控制!

十四、常何墓牌亦证实常何在此事中的无功亦无过。

十五、常何在此后突厥进攻长安之时立功受赏,也反证了此事。

十六、常何墓牌为李义府所为,此人即“笑里藏刀”之主角,因此墓牌中有些内容不可尽信,但根据墓牌“歌功颂德”的惯例,常何在此事之中毫无功绩且保持中立这件事可以确定无误!

此外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的位置并不稳固!我们来看下:

同样是在《资治通鉴》唐纪七中记载如下:

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硃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上怒,托他事,手诏召建成,令诣行在。建成惧,不敢赴。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之据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之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建成乃诣仁智宫。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饲以麦饭,使殿中监陈福防守,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文幹。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幹遂举兵反。上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击之。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两点:

李建成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前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如果李世民指控属实,李建成不仅太子位置不保,甚至有可能以谋反处死!这正是李建成急于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机所在。

反观李世民,由于在军中的地位稳固以及朝臣的支持(详见天策府),可以说几乎已立于不败之地,他才是没有必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那个人。

最后我得出结论,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人正是李建成!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关于天策府及常何的墓碑,我会在以后和大家详细讨论。

热烈欢迎大家讨论及来言!勿喷!

本文作者:明月山脉(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