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孝孺,您怎么看?野史趣闻

2018-11-05 20:06:46

公元1399年,身为燕王的朱棣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这场政变是由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让本就不想屈居于他之下的叔叔朱棣之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起兵反抗。

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的朱棣

结局都知道,一个从小在温室中长大的、没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花朵建文帝朱允炆怎么会是驰骋沙场多年、有过战绩的燕王朱棣的对手?当南京被攻陷,建文帝不知所踪之后,朱棣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要注意的是朱棣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他废除了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

明成祖朱棣像

这就是靖难之役的来由及经过,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那些建文帝旧臣在此政变后的事,而今天的主人公是那被朱棣诛杀十族的明朝大儒方孝孺。

方孝孺像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这个人相当有才华,饱读诗书,就连明太祖朱元璋都十分看重他,曾跟太子朱标说可以用他到老,可见其人非同一般。

在朱棣将南京城攻下称帝之后,方孝孺被朱棣召到朝廷,因为方孝孺作为文臣表率,所以朱棣需要他帮忙起草即位诏书,来昭告天下,并说“诏书非先生起草不可”,不过,朱棣这次却失算了。方孝孺将侍者递来的笔纸掷于地上,并哭骂:“我就算死也不给你这个谋朝篡位的贼子写诏书!”然后,就英勇就义,被朱棣车裂于市。最惨的还不止这个,他的弟兄跟他一起同赴刑场,妻儿自缢而死,女儿跳进淮河,关键是被朱棣灭了十族!以前朱元璋灭人都是九族,朱棣更狠,直接灭了他十族。也就是说,跟他有关系的全部被杀的干干净净,一个也不留。

那么留给后世的问题就来了,关于方孝孺的做法,就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方孝孺忠于其主,为道义而死,是为忠义也,乃为人臣表率;不过也有人说方孝孺太过于愚忠,都是姓朱的天下,你一个臣子参和什么?自己死也就算了,还连累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岂不是很不值得?

在这里,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是赞同方孝孺的做法的。为什么呢?方孝孺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充分展现出了一个文人学士的气节,他是饱读诗书之士,懂得忠君爱国的道理,他的忠绝不是愚忠,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个可以融入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血脉中的精神。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诛你十族,没发生在你身上,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我想说的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诞生了无数有气节的人士,他们用血来向我们展示着我大华夏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来告诫后人,在强敌面前,我们不能屈服,即使死,也要死的伟大,死的光荣,但要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如果没有这些,或许我们民族在当年的抗日战争就没法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永世不衰!

谢谢大家的观看!

本文作者:历史时空旅行者(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