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阉党头目,古今第一宦官魏忠贤的是非对错!野史趣闻

2018-11-05 18:33:04

各位看官下午好,在前期几篇文章都提到了明朝,知人论世,论人谈朝。所以在我们开始今天所谈的人物之前,先来稍微了解明朝的发展进程。

话说这明朝的发展历程,从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士兵从北到南一直统一中国建立明朝,到后期李自成造反起义攻破了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明朝覆灭,算起来明朝在古代中国可谓是旷岁持久地存在了276年。而在明朝末期,出现了宦官当权,而这阉党头目魏忠贤自然是祸国殃民,可每当和身边朋友讨论起这个富有争议的人物,总是会辩论得不可开交。那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魏忠贤这个人物。

其实选择写魏忠贤,小编是颇有压力的,不论写他好与坏,都有可能会被反驳。很多论坛上关于魏忠贤文章下的评论,甚至能骂起来。所以说历史这个东西成王败寇,留下的也自是让人争论的,只能从大的格局和环境来评论一个人。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魏忠贤可以得到朱由校的重用,无非是因为朱由校还是太孙时,魏忠贤就一直跟随在朱由校身边。朱由校当皇帝后,自然会优先重用魏忠贤等人,因为在朱由校心目中,这些人才是他的嫡系,才是他最可以依赖的人,后期朱由校因为一直着重他的木匠事业,也就将权重交由于魏忠贤一手安排,魏忠贤的“忠贤”这个名字,就是朱由校赐给的。换而言之,朱由校认为他又忠又贤,故赐名“忠贤,当然只是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夺取眼球,更有美化魏忠贤的嫌疑,所以人们通常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魏忠贤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

要说大明帝国的权力格局,就是内廷、外朝相互制约。皇帝重用太监,那就是传统,从明成祖创建太监政治,到宣宗完善太监政治后;太监专权就是明朝政治的常态,没有太监专权,反而是比较稀罕的事。从这层意义上,明熹宗重用魏忠贤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对,对于这种政治格局,魏忠贤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小编觉得魏忠贤是有可能一直试图与东林党搞好关系的,只是东林党不愿意买魏忠贤的账罢了。东林党主张开放言路、改革时政,常常聚众讲学攻击时政,和很多其他党派成为了政敌,后期东林党得势,将其他非东林党人驱逐出了朝廷,这不就是所谓的排除异己,而以当时皇权在握的魏忠贤其下的阉党,自然就是被其他党派所依附,那东林党即使再能说辞,那里是各个党羽依附下阉党的对手,不免被迅速打压。

所以说魏忠贤的过错,也只是强烈打压了东林党人,而这也只是政治斗争,很难说其孰对孰错。魏忠贤的利益是和皇室在一起的,他的大多数举措是为了增加皇室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权利再高,你也只是一个太监,无儿无女,死后权利终究会回到皇上手中,说白也只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可魏忠贤能洗白吗?并不能。在《明朝那些事里》这部书里当年明月讲的很好。魏忠贤无疑是个坏人,经典意义上的坏人。卑鄙无耻,忘恩负义,为上位不择手段,打压忠臣,扰乱朝纲,而由其掌权的东厂更是刑罚残酷极不人道,向来犯人都是有进无出。但是,他的出现又是必然,明朝是科举制度的又一巅峰,文官势力的崛起,当时的东林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皇权的威严,若不重用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又怎么能制衡这头猛虎呢。

在崇祯皇帝上台后,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并对阉党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魏忠贤也畏罪自杀,这段党派之争也告一段落。我们再来看看的魏忠贤所做的恶行:火烧东林书院、杀害名士、贪污受贿等等。可再看看他在当权的三年内做了什么:在抗击辽军的过程中、支持孙承宗主动出击、重新启用熊廷弼、放权袁崇焕督师辽东、安抚毛文龙镇守朝鲜等地、及时发放军队军饷、修葺城池、支持军队采购装备大炮火器、针对民间黄河泛滥、免除税收、但是对富商征收重税。而在魏忠贤死后仅仅17年,李自成就攻破了皇宫,崇祯帝上吊于煤山,一代王朝也就此覆灭。也难怪天启皇帝临终之际,将崇祯叫道床前留遗嘱,会说出“魏忠贤是个可用之才,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句话。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当然这也只是小编自己的理解,明朝当时的气数也将近,于魏忠贤死不死其实没有太大关联。各位看官有什么意见可以发表评论,喜欢文章的看官可以点赞关注,小编带你持续了解历史上的奇闻趣事。 ​

本文作者:古今奇闻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