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宦官:明朝的权宦,靠他查办万历妖书案,才得以稳定朝局野史趣闻
明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权宦,归其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压宦官,为的就是不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另一方面朱棣在夺取皇位的时候,宦官立下了大功,所以之后宦官又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两点原因让明朝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宦官,其中大部分都是祸乱朝政的权宦,不过有一小部分宦官,他们忠于朝廷,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其中万历年间有一位贤宦叫做陈矩,他就是明朝的贤宦之一。

嘉靖年间,年幼的陈矩就进到了宫里,入宫之后他就在高忠手下当差,他能成为有名的贤宦,和高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高忠是一位宦官,但是他客不简单,当时少数民族在边境抢掠,大军直逼京城而来,是高忠披挂上阵,亲自迎击敌军。
靠着他的指挥,敌军最终败退,京师才得以保全。这件事给了陈矩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开始勤奋读书,也想有朝一日能像高忠一样,为国家效力。不仅如此,在宫中的他还经常关心国家的政事,这些都为他之后成为贤宦奠定了基础。

一直到了万历年间,陈矩才慢慢地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神宗有张居正辅佐,在他的改革之下,明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张居正病死之后,需要一个人来继续辅佐皇帝,这时陈矩就被神宗看上了。虽然他是个宦官,但是为人谦和,常常把“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当作警示自己的名言。
明朝时期有东厂,而东厂又归宦官掌管,作用就是替皇帝办事,一旦有反对皇帝的声音,立马派人去抓捕,这也导致了整个明朝对东厂都非常畏惧。但是在陈矩掌管东厂的时期,很少出现大规模的抓捕活动,这也是明朝京城最安定的一段时间。

对于被抓捕的官员,他也是通过个各种方式进行调查,如果是被冤枉的,就上书请求改判。犯了不重的罪,他也是保持着怜悯之心,婉转地向皇帝进谏,希望能饶过他们的性命。在皇帝盛怒之时,他又敢于站出来指明神宗的过错,都能比得上朝中的谏臣了。
一次公主和驸马吵架,驸马一气之下扔下了公主自己跑回老家了。神宗一怒之下,打算把和这件事有关的大臣全部严办。陈矩及时站出来,表示这是小两口之间的事,和大臣们没什么关系,而且皇家的私事,传出去也影响声誉,这才保住了一众臣子。

陈矩真正经历的一场大事,要属万历三十一年的妖书大案了。这时典型的党政,围绕着到底要立谁为皇子展开,所以有许多大臣都被牵连进去了。这件事让神宗非常的生气,下令要求陈矩彻查,凡是有关人员统统都要定罪。
一些人为了打击异己,想要拉拢陈矩,但是他都不为所动,坚持公平公正地查案。陈矩知道,这件案子牵扯的人物太多,一旦把真正的实情查出来,很有可能导致天下大乱。所以查到最后,只揪出来一个有嫌疑的嫌犯,这件案子也以嫌犯被处以绞刑而结束。

虽然他没有查明真相,但是大局观却值得人称赞,如果不是他能够巧妙的结案,可能朝堂之上会爆发更多的动乱,而且无辜受到牵连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明朝的社稷很有可能被动摇。在处理这件案子的时候,陈矩一直独善其身,即便是被冤枉的官员,他也从不交好,案件结束之后,也不接受他人的拜谢。
一位宦官能有如此眼界和气量,一些朝中的官员都难以与之相比较,张居正死后陈矩接手工作,可以说他完成地十分出色,虽然手中掌握着政权,但是他却从不滥用,只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解决问题之后又退隐幕后。

在他死后,朝中不论文武大臣都来祭拜,许多百姓也自发地穿上白色的衣服,一起为陈矩送葬。神宗还专门派了人,去保护他的祠堂和陵墓,这在宦官之中是少有的。百姓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了一位好官,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从不祸害百姓。

在历史上众多的宦官里,他是难得的一位正派。上行下效,因为陈矩的作为,影响了他手下许多人。所以他掌权的时候,大多数宦官也和他一样正派。其中有一位叫刘若愚的宦官,还写出了酌中志一书,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本由宦官所写,并且流传下来的著作,可见陈矩的影响力有多大。
本文作者:尔与周郎辩(今日头条)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