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因为宦官吗?你们都错了!野史趣闻

2018-11-05 18:32:11

提到明朝灭亡,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魏忠贤,想到那些大义凛然的清高文臣,忠诚为国为民,最后却被奸臣宦官所害,最后明朝走向消亡。由此你捶足顿胸,恨不得穿越明朝将奸宦抓了好成就英名。

其实明朝灭亡,不单是因为明朝皇帝的势单力薄、软弱与无能,更大的原因是有像东林党这样在拖着整个大明朝后腿的朋党在。

如果将明朝比作一棵松树,那么东林党等朋党就是一只只肥硕贪婪的蛀虫,疯狂啃噬着明朝这个松树,日积日累,终于在清军一碰之际就像粉末一样散了。

图片来自网络

而很多在清朝编写明史的人,恰恰是宦官的死对头——所谓的文人,特别是许多的东林党人。他们把所有的过错都放在宦官集团上,把他们自己塑造成忠君爱国的文人雅士,成功地为他们洗白了。

东林党刚成立时,确实是以天下为己任。不过到了后来,却慢慢地变质了。他们变得贪财贪权,甚至是为了钱财挖国家墙角挖得起劲,包括贪污赈灾粮款、军饷,阻止皇帝向商人征税,却加重对本就困苦不堪的农民,特别是北方的农民征税。

他们反对征收商税的原因很简单,不与商人逐利,征收农税,那是因为农民地位“高”仅次于士人后面啊!

捂着良心说话是怎样的?他们就是。

图片来自网络

原本食不果腹的农民,怎能上缴农税?那么只能丢了土地去流浪。这导致了大片土地丢荒,粮税锐减。这直接影响到国库空虚更加严重,赈灾的钱没有,军饷没有,建设边疆的钱没有......由此三者形成恶性循环,民乱暴起,明朝后期的军队也成为乞丐军,甚至许多卫所的兵逃离,跟着丢弃土地的农民谱写大明朝军民流浪记。

上面提到乞丐军。顾名思义,想想也能知道那乞丐军的战斗力如何。那样的军队,如何能抵御外敌?更加恐惧的是,因为加重农税,本就困苦不堪的农民因为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民乱四起。从此,内忧外患,羸弱的国家和军队,又如何能阻止国破家亡?

而流浪的军民,是去到北面,没有国家的保护,他们更是外藩的两脚羊,何其悲苦?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东林党却是丝毫无愧。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对于东林党人,可能我们很多人不大熟悉,但是大家应该听过明清时期名妓柳如是,她的丈夫就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钱谦益。

这个人除了能写几个酸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高居庙堂,指点江山,指点皇帝如何治理江山。然则,他又是空有甜言蜜语之人,却能力又无大节的伪文人,又如何能成为能臣?

为何说他是个伪文人,因为我们民族所提倡的文人气节,特别是文天祥的那种气节,与他根本就不搭边。

图片来自网络

年轻时候浪荡无节,中年时候权欲金钱之欲空前,晚年时候,背弃原配,纳了才女名妓柳如是为妾。等到清军入明,作为前朝大臣,他不说去救在皇宫上吊的崇祯帝殉国,要投水之前,畏畏缩缩地走进池塘,试探了水温后,仓惶爬上岸,说出了几百年来的“笑话”——水太冷,不能下(去殉国)!反倒是那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他还硬是拖她上了岸。他在那时候就给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生命诚可贵”!

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他都这么贪生怕死,又怎么能希冀千万东林党文人能去护国啥的?

图片来自网络

在清军拿下了北京城后,他担心自己发型会给他带来杀头之灾,在家里折腾了几天后,当着家里人的面说了一句“头皮痒”就出了门,等他回来时,他的头发弄成了大清标志性发型——金钱鼠尾。

人的生命都可贵,他爱惜生命,我们确实无权指责他,只要他不要卖国就好。不卖国,就是最基本的底线啊。但是,可恶的是,他和东林党完全把明朝的墙根挖倒,用百姓的钱、国家的钱中饱私囊,甚至还纵容那些大商人把明朝的物资卖给外邦,以谋取利益。这样不忠、不义、不仁、不慈的阴险之人,已经不能简单说是蛀虫那么简单了,已经成为了毒虫。羸弱的明朝有了毒虫,还不灭亡才是奇怪了。

明朝灭亡这事告诉我们,家里有了毒虫,灭虫才是关键。

本文作者:宿礼(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