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魏忠贤乱政野史趣闻
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河北肃宁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了一个婴儿,父母给他起名叫魏四,就是这个魏四后来成了大明朝一手遮天、陷害忠良、把大明江山玩弄于股掌中的大宦官魏忠贤。
魏四从小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为害乡里,无恶不作,成为市井无赖,在20岁时,因赌博输光了家业,又欠了一屁股债无力偿还,在逼债无门的情况下,自己阉割进宫当了太监。
进宫后,生性奸诈、圆滑的他巴结住东宫近侍魏朝和秉笔太监王安,经过他们俩的保荐又给王才人管理伙食,王才人是朱由校(后来熹宗)的生母,魏忠贤就利用这层关系逐渐接近了后来当上皇帝的朱由校。
魏忠贤又看到朱由校对奶妈客氏感情深厚,就极力巴结客氏并和客氏结成了名为“对食”的假夫妻。
朱由校当上皇帝后,客氏就经常在皇帝面前讲魏忠贤的好话,又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他和客氏串通把提拔过他的太监魏朝和王安排挤掉,自己当上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因司礼监是皇帝身边的机要中枢部门,一切诏令都由这里发出。明朝规定没有文化的人是不能担任此职的,结果目不识丁的魏忠贤却当上了秉笔太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魏忠贤当上秉笔太监后更阴险奸诈私欲彭涨,欲控制皇帝独把朝政。皇上朱由校有做木匠活的癖好:像盖房、雕刻、油漆、样样都会,况且一做起来就会入迷,其它什么事都不顾。魏忠贤就投其所好,故意从各地搜罗一些奇巧精致的器件让他做。魏忠贤就皇上做得如痴如醉的时侯向他奏报国家大事。很多时候皇帝都会让他自己看着处理。
这样有很多事情就可以不奏报,魏忠贤的意志就变成了皇帝的意志,大臣们明知如此都敢怒不敢言。
控制皇帝后,魏忠贤大力结交死党,迫害忠良,很多趋炎附势之徒投到他的门下,形成魏氏“阉党”,忠臣一个个被他排挤诬陷罢官或冤死狱中。
魏忠贤党羽通过惨酷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实现了朝臣大换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实际上魏忠贤已成了天下的主宰,无人能及。
天启六年(1626年),浙江巡抚潘汝桢竞提出为魏忠贤建生祠的奏折,魏大喜,就以熹宗的名义批准,经过两个月,魏的第一座生祠在杭州西湖畔落成,气势雄伟,建筑精美,塑像用纯金铸成。生祠落成那天,潘议桢率当地文武向魏像三拜五叩。为魏忠贤建生祠之风一起,各地争相效仿。各地互相攀比生祠越建越大,每建一座都花费数万甚至数十多万两白银。仅开封一地为建生祠就拆毁2000多间民房,民愤极大。
正当魏忠贤如日中天之时,做了7年皇帝的朱由校突然病死,只活了23岁。熹宗无子,信王朱由检继皇帝位,年号崇祯。
崇祯继位后,嘉兴贡生钱嘉征上书弹劾魏忠贤,要求清除魏门“阉党”。崇祯帝首先罢免了魏党崔呈秀的职务,又罢免了为魏忠贤立生祠的浙江巡抚潘汝桢的职务。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崇祯帝贬魏忠贤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逮捕。行走至阜城(现在属河北)魏忠贤自知做恶多端,难逃极刑,自缢而亡。
这就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该报不报,时辰不到,时辰一到,一定全报”的俗语。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你点击“关注”和“点赞”就是对我的支持。谢谢。
本文作者:我麋鹿了(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