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多作死,为何他得以善终?野史趣闻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逐鹿天下终成霸业,吸取前代教训,设置宦官不到百人,甚至在宫门口竖立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是他的子孙没有他的骡马精神,为了安逸生活、和文官抗衡重用宦官,尤其到了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以后宦官干政最为猖狂,太监王振造成了世界级惨案 土木堡之变。到了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太监汪直设立西厂,明人吕毖《明朝小史》载,汪直巡查边地,所在都御史“皆铠甲戎装将迎,至二三百里,望尘跪伏”,权势大于天。
下面咱们的主角登场了,成化年间 怀恩 出任俗称“第一监”的司礼监。怀恩出生于现在的山东莱州市,家里也是当官的后来因父亲犯罪被迫入宫做了宦官。汪直当时风光无限,因为怀恩是“第一监”、性情耿直不屈,所以不敢惹怒他。“恩班在前,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张廷玉《明史》。
明朝当时实际掌权图
为什么说怀恩公明呢?有人送上珠宝想买官做(当时这种现象很普遍——卖官鬻爵,无所不至),被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进宝石者章瑾求为锦衣卫镇抚,恩不可,曰:“镇抚掌诏狱,奈何以贿进。”——张廷玉《明史》。成化二十一年,皇帝听进万贵妃谗言要废除太子,招来怀恩想要他拟旨,没想到怀恩不干,皇帝着急了以死威胁他,怀恩目光坚定的对皇帝说“今日我若不为,陛下杀我,但我若为之,将来天下人都要杀我!所以就算千刀万剐,我也不会做的“,好一个忠肝义胆,回明太祖老家凤阳守灵去吧,”宪宗末,惑万贵妃言,欲易太子,恩固争。帝不怿,斥居凤阳。孝宗立,召归,仍掌司礼监,力劝帝逐万安,用王恕。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张廷玉《明史》。
要说前有王振、汪直做“模范先进”,后有刘瑾、魏忠贤“名留宦史”,你怀恩和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抓你家人、逼你入宫做宦官,怎么还这么大义凌然,一心一意为皇室效力?可以说是四书五经、道德伦理造成的。怀恩出生官宦之家,从小肯定读书不少,被教导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良民,不受世俗影响,就算被迫造成生理上的缺陷、贬官后再次任用也视权势而不为所动。这样的人内心是无比强大的,他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的。“卒,赐祠额曰显忠”——张廷玉《明史》。
本文作者:史学真性情(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