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一定要选择吊死煤山?野史趣闻
2018-11-04 18:32:26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也是一个充满诸多争议的王朝。关于明朝的是非,自古以来,这类争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段200多年的历史,几乎要淹没在古往今来众人们的口水争执里。
生于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壮美,任何事情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特别容易受人关注的。
明朝这种自带话题的王朝,自然不能免俗。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死法,也是饱受世人关注。不管怎样,曾是统帅万民,富有四海的一代天子。最后不但能没能保住他的家国,甚至连自身性命都被逼得走投无路。
一方面,明朝国运式微,大势已去。便是圣主明君转世也无法挽回这衰颓的国运。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存有一丝骨气的君主,都不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屈辱的跪在趾高气扬的胜利者面前,犹如鱼肉般任人宰割。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种死法在我们今天可能会调侃成“一哭二闹三上吊。”但但是在古人看来,这种死法至少留下全尸相对于自刎等方式,还是留了几分死后的体面。当当然性格过于刚烈的除外。历历史上,隋炀帝部下宇文化及发动兵变,仓促之中隋炀帝找不到早已准备好的毒药,宇文化及便派人用白绫缢死了他。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思想的一个体现。
不管怎么样,无论崇祯当年死与不死,无论选择怎样的死法这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而且这场悲剧并不以崇祯的死告终。
本文作者:世事悠悠路漫漫(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