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个“半边街”知道吗?据说和正德皇帝有关野史趣闻

2018-11-04 11:10:07

宁波“半边街”

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这是一句在宁波老一辈人中流传很广,并引以为荣的宁波老话。宁波的“江厦”就是从灵桥(俗称老江桥)西堍北面起,一直到三江口的新江桥止,这一带的统称。在“江厦”这一地段里面,最热闹,最繁荣就要算一条叫“半边街”地方了,所谓“半边街”就是“江厦”这一地段,靠近奉化江西边,南从灵桥脚下起北到新江桥脚下止,沿江边的空闲杂地,它的宽度不一,最宽地方有近百米宽,最窄地方也有十几米,长约五百米左右,就是这一块沿江杂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是宁波城商气最旺,最为热闹之地。

“半边街”它是怎么引成?怎么得名的呢?那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想传明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闲来无事,突发奇想,要到民间来私行察访,那日他带了几个卫士,随从。穿上微服出了京城沿途边玩边走,一天来到一个地方,只听有人大呼小叫“正德”狗屎不及,“正德”贼坯,“正德”没用。几个卫士正想发作,被“正德”皇帝示意制止,悄悄地走了过去,靠近人群一看,原来有几个乡下泼皮,闲来无事正在打“铜钱仗,”(何为铜钱仗?就是赌钱的一种方法,几十个或几个人每人把一枚铜钱放在地上,另一人用铜钱从上面砸下,如下面的铜钱被砸翻身,砸钱的那位就赢,把砸翻的铜钱收入囊中,如没有把钱砸翻,砸下去的那枚钱归对方。)那么这些人为何又大骂“正德”呢?原来“正德”皇帝所铸的铜钱又薄又小,不及以前皇朝铸的钱大,所以用有“正德”年号的铜钱打“铜钱仗”,必输,输钱的赌徒就大骂“正德”钱。朱厚照看这里,游山玩水心情一下就没了,赶紧转回京城,回来后越想越觉不对劲,把自己王朝的年号铸在铜钱,钱铸小了要被骂,铸大些又要亏空国库,思来想去把年号铸在钱实在是不妥,决定把铸有自己“正德”年号的钱币通通收回,铸些前朝年号的小铜钱去兑回来,(铸小钱是为了省成本)。皇帝圣旨一出谁敢不尊,所有天下的“正德”钱纷纷收了回来。经过户部清点核算,尚有一枚半还留在民间没收回来,通过重金悬赏,还是没上交,朱厚照想大概民间还是有人喜欢我“正德”钱的吧,既然这么喜欢我“正德”钱,我当皇上的也要有所表示,于是下诏一道:‘谁家藏有“正德”钱!富贵荣华万万年’!皇帝圣口,此谕一出果然灵验,那藏一枚“正德”钱的就是山西‘康家。’其富可敌国!所以也叫‘敌国富康家。’另有半枚(宁波土话叫半边)就是被人不小心失落在奉化江“江厦”段靠近西边江中了。所以后来的宁波就把这一段空杂地叫“半边街”了。

其实“半边街”的引成也正是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当时宁波的水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奉化江流来的山水,经常和甬江涌来的东海水在江“厦段”这段江面上碰撞,江水四溢沿江居民不胜其苦,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块后来成会“半边街”的空杂地,其实它是为了减轻泛水对城市影响的缓冲区,也是江水经常泛滥区域,就这么个地方,也是当时的三不管区域,后来通过鄞县承王安石治水,修缮了王元玮的它山堰,水患才续渐减少,有胆大的江湖艺人就开始这空地上搭台卖艺,因这是块三不管地块,不用上税交赋,虽然看的人不多,但也能糊口,又不用受官府,及地坯流氓压迫,所以江湖艺人越来越多,人气一旺精明的商人也在这里建房开店了。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就型成了一个万商云集,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样样具全的地方了。到了民国的时侯,“半边街”已经是闻名全国了,其当时的情境堪能和现在的义乌稠城小商品市场媲美了。

本文作者:东方论坛(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