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宰相前去狎妓 见到妓女后问了一个问题 听完哈哈大笑野史趣闻
在明人李诩的笔记《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仁宣年间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个内阁辅臣去青楼挟妓饮酒的故事。
三杨学士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最巧慧。一日被唤,众谓之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入,就令笑也。”进见,问何以来迟,对曰:“在家看些书。”问何书,对曰:“《列女传》。”三阁老闻之果大笑。
三杨当政时期,有一名妓叫齐雅秀,性格聪慧机敏。有一天,齐雅秀被召了过来,旁边人就打趣说:“你有什么办法能使三位阁老(指三杨)发笑吗?”
齐雅秀对曰:“我一进去,就可以让他们发笑。”
然后便走进了房间,有一人问她为何来迟。
齐雅秀回答说:“刚才在家看书耽误了点时间。”
继续问:“在看什么书?”
齐雅秀回答:“在看《列女传》。”
《列女传》记载历朝历代贞洁女子事迹,一个青楼女子靠出卖色艺为生,竟然在翻阅此书,竟然不以为耻,果然令三杨内阁开怀大笑。
故事后面还有续曲,但是有些少儿不宜,摘录如下,各位朋友自行领会。
三阁老闻之果大笑,乃戏曰:“我道是齐雅秀,乃是脐下臭。”盖因其姓名之声而讥之,应声曰:“我道是各位老爹是武职,原来是文官。”以文为闻也。三公曰:“母狗无礼!”又答曰:“我是母狗,各位老爹是公侯。”侯者,猴也。
《戒庵老人漫笔》是明朝一部价值较高的笔记小说,其作者李诩一生七次落第,在仕途无望之下,于是归家潜心学术。该笔记便是李诩晚年是对明朝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记述,涉及各类典章制度,颇有研究价值。
上文说到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出自卷一“妓巧慧”条,后来被收录在冯梦龙《古今谭概》、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不过其中关于有公侯戏谑、月字酒令的记载有所不同。
不过按正常的逻辑,我们大体推断此事不过是当时人编撰出来的一个笑话,借三杨挟妓饮酒为乐来讽刺仁宣时期官员们聚妓为乐荒废朝政。后来故事越传播越广,其中有些细节发生了改变,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个版本的笑话。就像今天编段子讽刺一些社会现象,当时的人之所以编出三杨挟妓自乐的故事,也是在于其讥讽的目的。
昔明太祖既定天下,思以销兵革之气,于金陵设十四楼,出官钱贳酒食,实以官妓接待四方之士,而草泽英雄之气遂以潜消,帝王大略如此,虽儒者之所讥,非通智之所善欤?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粉饰太平,于是在金陵(南京)建了十四个'青楼'(也有说十六个),名为鹤鸣、醉仙、讴歌、鼓腹等,以官妓招待四方宾客,彰现四海安定、繁荣详和的开国气象。朱元璋本人也曾“诏赐文武百官钞,命宴于醉仙楼”,在醉仙楼大宴群臣,一副太平天子的气象。
四方客旅以公事至者,居以客店,又置诸楼各在市阛辏集处,以为客旅游乐憩息之所,柔远之道备至无遗焉。
朱元璋修建教坊司,除了彰现开国气象以外,也是学习先秦大贤管仲“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设立青楼勾栏以发展经济。这些游玩场所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前来的,所接待的都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或者公事往来之人,甚至朱元璋本人也会前来。
但事情的发展后来却超出了朱元璋的设想。永乐朝以后,随着外敌北元的威胁减少以及经济的改善,社会风气逐渐奢靡,之前用来彰现社会祥和繁荣的青楼成了官员们饮酒作乐的场所。
“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到宣德初年,百官退朝以后给纷跑到青楼群聚为乐,“牙牌累累,悬于窗槅,终日喧哗”,象征身价的牙牌摆放得到到处都是,却没人去处理政事,造成朝政荒废。正是这样的背景,时人才编撰出三杨的故事。
到宣德四年(1429),准右都御使顾准上奏此事,于是皇帝便下诏礼部出榜禁约官员挟妓饮酒,英宗继位以后更是大肆裁撤乐工,才终于制止住了这股风气。
本文作者:涯读涯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