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养士数千人,其中一位最早开发上海野史趣闻
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养士之风盛行,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这四位被成为战国四公子。
司马光评价战国四公子时首推信陵君、其次平原君、再次孟尝君、春申君居于末位。怎么会这样呢?他们都有怎样的经历呢?
1、孟尝君田文
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父亲田婴长期在齐国担任丞相。他劝父亲散财养士,最终在40多个兄弟中脱颖而出。父亲田婴去世后,孟尝君继承爵位,开始大力延揽人才,来者不拒,最多时有三千多人。
他曾在秦、齐、魏三国拜相。焚券市义、破齐不救、鸡鸣狗盗皆出自于孟尝君。历史对他的评价:对君主不忠,对民众沽名钓誉,不恪守正道与规矩,以自身利益为重。
2、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所以后世称其为信陵君。信陵君,生活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和其他三人一样延揽门客,养士数千人,而且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次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信陵君用人做事的方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来历代帝王将相对人才的选择和使用。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平原君赵胜向魏国求援,魏国因惧怕秦国报复迟迟按兵不动,于是信陵君听取了侯赢的建议,让魏王的宠妃偷来兵符,从而调动了军队。这就是著名的窃符救赵。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大败秦军。
3、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亲弟弟,是地地道道的赵国贵族。以好客、养士闻名天下,门客也有几千人之多。
公元前262年,韩国割让上党郡给秦国,守将冯亭及百姓不满秦国苛刻政策不愿投降,想归附赵国。赵孝成王大喜,诸大臣都觉得不妥,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议,平原君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这一事件引发了长平之战。
4、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战国四公子之中下场最惨,也是养士最多、待遇最好的一位。黄歇年轻的时候,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出众的辩才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
上书却秦
秦国胁迫韩、魏欲联合攻打楚国,黄歇奉命出使秦国,上书秦王,使秦国改变了伐楚计划。
冒死救储
春申君陪着太子熊完去秦国做人质,在第十年的时候,楚顷襄王病重,太子理应回国继位,再三请求回国未果,春申君设计帮助太子逃离秦国,太子熊完回国继位,是为楚考烈王。
改封属地
春申君为了避嫌主动放弃了淮北封地,楚考烈王就把他封到吴国旧地,今上海之地得到治理开发,成为富庶之地。因为春申君封地于此并得到有效治理,上海也就有了“ 申”的简称。
合纵失败
公元前242年,六国诸侯订立盟约,推举楚考烈王为六国盟主,六国联军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
偷天换日
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由于得罪了许多王工大臣,如果楚考烈王驾崩,自己将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使自己的权利永驻,春申君把自己已怀有身孕的小妾献给了楚考烈王,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国王,最后他的儿子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国君,但他却没有机会看到了。由于春申君的小舅子害怕泄露秘密,就指使刺客把春申君杀害了。真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啊。
本文作者:人生无捷径可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