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首魏无忌窃符救赵野史趣闻

2018-11-04 09:09:02

战国末期,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他们都开始搜集社会有用人才。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主要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其中魏公子明冠诸侯,声震天下,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首。

那么作为当时的四公子之首,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怎样的举动决策,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礼贤下士


魏公子叫无忌,后被封为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待人,礼贤下士。因为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来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为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窃符救赵

前257,秦昭王当时已经在长平大战中,打败赵国,接着又进兵围攻邯郸。魏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向魏公子求救请魏王派兵。当时魏国派兵十万去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围观之势。平原君也频频不断的向魏国求救告急。

魏公子忧心忡忡,多次请求魏王,又让自己的宾客辨士们想办法。魏王因为害怕秦国所以不敢派兵。千钧一发的时候,如果魏国不派兵,赵国就要灭亡的局面来了。

魏王不发命令,怎么办呢,当时的虎符权利相当大,能够调动兵马。当时如姬是魏王最爱的宠妃,可是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公子就帮如姬报仇,如姬也愉快的答应帮助偷取虎符。如姬不负众望成功偷取了虎符交给了公子。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虎符假传魏王命令,率领十万大军攻击秦国。秦国撤离而去,

于是邯郸得救了。

太史公在《魏公子列传》中写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本文作者:读史通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