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野史趣闻
春申君嬴姓,黄氏,名歇,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因功受封淮北十二县,官拜令尹,被封为春申君,执掌楚国军政大权。春申君曾经陪着楚国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一做就是十年。到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但秦国拒绝放熊完回国。为了避免楚顷襄王死后楚国政局生变,春申君冒死掩护太子熊完逃回楚国。而他自己却因此差一点被秦昭王杀死。春申君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即位,他任命黄歇为国相,封其淮河以北的领地,号称春申君。
值得一说的是上海也是他的封地,所以上海的简称'申' 也由此而产生。《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也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黄歇未封吴地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不再泛滥,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简称申江。后来,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称。黄歇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地方命名,如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江苏江阴的君山也叫黄山。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太子归楚
黄歇回到楚国之后,受到了楚顷襄王的称赞和器重。楚顷襄王为遵守盟约,把19岁的太子熊完做为人质派到秦国,为稳妥起见,特意让黄歇一同前往。作为出色的外交家,黄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居留了九年,在此期间,黄歇竭尽所能,不仅维持了楚国的利益和秦楚之盟,而且与太子熊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他日后拜相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完本应立即返回楚国,但遭到了秦国的拖延和阻挠。黄歇为此无比担扰,如果太子不能及时回归楚国,楚王之位就会由别人继承,如此一来,黄歇也会失去发迹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防夜长梦多,情急之下,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又冒险的决定。他让太子熊完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先行混出秦国关隘,自己冒死留守在住所。他估计熊完业已走远时,才告知秦昭王“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秦昭王大怒,即刻就想让黄歇自尽。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他劝秦昭王道:“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昭王从秦楚结盟的大局出发,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同意将黄歇送回楚国。
这次大智大勇的行动成为黄歇人生的转折点。黄歇回到楚国不久,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完顺利即位,他就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继位后,他念及与黄歇在秦国同甘共苦的九年,尤其感谢黄歇以命相抵将自己送回楚国的恩情,遂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此时的黄歇已经52岁了。此后,春申君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尊贤重士的品行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楚国求救,楚考烈王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公元前255年,春申君率领楚军灭掉鲁国。通过这两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春申君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使楚国一改往日羸弱的形象。春申君礼贤下士,宽厚爱人,声名闻以天下,各国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人非常多,其门客多达3000人。春申君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在其政治生涯中最闹心的就是国无储君--芈完国君当了20年,竟然没生下一个儿子。这也真怪了,芈完贵为国王,后宫佳丽无数。而且,这芈完还是典型的妇女之友,对佳丽们无比体贴,疼爱有加,从不让他们独守空房。可虽然御女无数,却楞是只开花不结果,一个带把的蛋都没有生下,膝下仍然孤零零一子也无,在其中听信一个叫李园的话,介绍他妹妹过去,可就是这一招,埋下了杀生大祸。
公元前238年,黄歇相秦第二十五年,芈完一病不起。这个时候,黄歇府中有个叫朱英的门客对他说:“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君相楚二十余年,此谓无妄之福;李园养死士日久,将杀君灭口,此谓无妄之祸。”劝黄歇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园。可怜黄歇当断不断,居然还天真地以为李园不过是一个性格懦弱之人,又一直得到自己的善待,绝不会对自己不利。世人皆醒我独醉。17天后,老芈完牡丹花下死,西游做他的风流鬼去了。李园抢先入宫,在棘门埋下死士。黄歇入宫,经过棘门,李园死士一哄而起杀死黄歇,斩下头颅扔出城墙之外。黄歇全家,也都被屠戮殆尽。呜呼,春申君一世英雄,如太史公所云:“何其智明也”,但却因为一次荒唐的“借种生子”,而死于竖子之手,并惨遭灭族。真应了那句古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本文作者:小寒小雅(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