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究竟有何功绩?野史趣闻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余六国则越来越弱小,整个天下形成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各诸侯国的贵族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亦称“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六国为阻挡秦国统一天下所做的最后的挣扎。那么,战国四公子都有何功绩呢?他们究竟谁更厉害呢?
一.魏国信陵君
信陵君,姓魏名无忌,魏昭王少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国四公子之首。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信陵君以一己之力,阻挡了秦国对六国多次的侵犯,实乃魏国后期第一功臣。
二.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姓赵名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是赵国宗室大臣。他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任宰相,是赵国后期著名的贤相,以善于养士而闻名。平原君赵胜一生的功绩较多,比较著名的有:拔擢赵奢,庇护魏齐,邯郸解围等。他门下著名的学士有:毛遂,公孙龙等。平原君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邯郸解围:公元前257年,在邯郸被围、楚魏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时刻,平原君听从了邯郸传舍吏子李谈的建议“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于是,他得到了敢死的士卒三千人,由李谈率领与秦军决战,此时魏、楚的救兵来到,致使秦军败退,邯郸得以解围。平原君赵胜,功于赵国,青史留名。
三.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姓黄名歇,战国时期楚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楚考烈王元年,黄歇被拜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春申君之威,四海皆知。
四.齐国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秦昭王时,孟尝君田文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后来,齐湣王任他为相国。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率领齐、韩、魏三国之兵,攻入秦国的函谷关,到了盐氏。之后秦国求和,把武遂还给了韩国,把封陵还给了魏国。孟尝君作为齐国杰出的政治家,为齐国的生存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
虽然战国四公子作为当时时代的产物,但是他们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解救国家危机等方法, 至今值得我们借鉴。正是他们的行为,发扬了“礼贤下士”的优良传统,传递了“尊重人才”的理念。
战国四公子,皆是厉害之人,更是可敬之辈!
本文作者:汉武挥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