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上《太后》? (三)野史趣闻
……
站在电视制作的角度,《太后》有许多可取之处。当作医疗剧去看,《太后》讲医疗的部分大致有1/3,讲军人的有1/4,剩下就是两对CP谈谈情说说爱。分量虽然轻,但是医生的情怀是有的。
医疗剧在我心里有一个极重的悲天悯人的标签:我曾经在年少时看过一部大陆医疗剧,主角是一名男医生,他的梦想是把急救意识引进中国,希望医院投资一台顶级的急救车。一次他遇到一个老人心脏病发,在老旧的急救车上,电击去到360伏,仍然不能除颤,所有人都准备宣布死亡。但是男主决定给老人进行心脏按摩。当时车上所有医护人员都反对,因为风险太高,车上条件太简陋。男主坚决在老人胸口开了一个小口,伸手进去按摩心脏,老人被救活了。后来老人来医院找到他,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并送了他一台顶级急救车。当时还年幼的我,对于急救这一项最需要勇气和慈悲的事情产生了极高的崇敬。“他只有活着才能被感染”,这是医生的人道。(然而我已经不记得这部片的名字。)
《太后》里地震那一段故事,是我最爱。天灾时的医疗救助与战争时是极类似的,编剧在这一段里最显匠心。地震发生时,所有医护人员的“医生自觉”大爆发,通过镜头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乔妹砸断高跟鞋的细节将这一气氛推向了顶峰。而乔妹在女二接收了一个内出血伤员的时候给出的建议也十分专业:立刻做手术,否则等不到手术室他就会死。女二当然以会感染为理由反对,然后乔妹的反应很强势的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他只有活着才能被感染。这个伤员还曾经休克,女二伸直手臂要进行心肺复苏,乔妹直接一个拳头就打向心脏……这才是经验老道的急救医生。其实我想了想,觉得女二是军医,现场开膛手术,槌心脏做复苏,开胸心脏按摩等等等等好像都是军医的基本科目,为什么这个女二都不知道呢?不管怎么说,编剧很成功的赋予了乔妹女英雄一般的光辉,悲天悯人的情怀表现得十分彻底。
编剧们不仅体现了悲天悯人,还照顾到了人性的揭示。最最出彩的是一个副线:富二代小医生李志勋。
编剧没有让李志勋变成令人讨厌的富二代是十分高明的。他更像一个幼稚的孩子,让这个幼稚的却快要做爸爸的孩子经历生死劫难,在完成一个人的成长的同时完成一个医生的成长。编剧的用心不止这一点,对于这个配角的刻画简练却十分精道:先经历一个不愿打麻药的孕妇,令他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勇气;中间连接的是一个重伤员因为他缺乏经验判断错误,导致最后内出血身亡;最后经历了面对死亡威胁,本能的害怕令他抛下了一个被困的人。这个过程中,编剧把“狗血”丢弃得很彻底,并没有让李志勋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反而是一次比一次差。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叹息、担心,这个富二代小子是不是难以摆脱逃避责任的本性时,编剧在失望的谷底给李志勋安排了一个反弹:李志勋做了一个决定,把回国的机位让给了令人厌憎的钻石贩子陈永寿——一个财迷心窍劣性难除的企业小头目。李志勋选择了面对自己的懦弱和失败,并且承受着那个他抛下的少年的责难和蔑视。这是他蜕变的开始。在蜕变的痛苦折磨中,还安排了一个当地的小男孩儿给予他各种心灵的安慰和提示。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用一个真正的孩子去提醒这个内心也是孩子的“假大人”李志勋:赤子之心反倒是最干净最有力量的。
他的蜕变进行到华彩阶段时,编剧的用心更加精彩。安排李志勋冒着被传染高危疾病的风险为陈永寿这样的“人渣”急救,而曾经一度指责他不配做医生的那位少年却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这个代表人性丑陋面的角色辗转不死,一方面体现了“祸害遗千年”的道理,一方面成了李志勋的最佳成长“伴侣”,我看到后来这一幕,才明白编剧一直留着陈永寿的用心之苦。李志勋软弱了无数次,最后非要安排他在这么个罔顾人命的人身上勇敢一次,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同时还要警示那位一直责难李志勋的少年:当自身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人选择自保是很正常的反应,你自己也是这样,李志勋先是普通人才是医生,他有这样的恐惧和本能不应该被指责,但是作为医生,他应该有救人的勇气。所以最后是从这个少年嘴里说出了对李志勋成长的认可。这是一个轮回的完结。
这份苦心是编剧想要传递一个信念:一个人很难改变,李志勋和陈永寿都有人性自私的一面,这正所谓本性难移。但是有些人会不停地与本性做斗争,有些人不会。作斗争的那个终于体悟到了做医生的人道:是条人命,我就要救。评价这条命该不该救的权利,不在医生手上。同时编剧想用医生撇下的那名少年的经历,说明一个道理:许多事情,说别人很轻松,轮到自己头上,可能还没有别人做得好。
主角负责真善美和酷帅炫,配角负责演绎人性的矛盾挣扎,还有精心的配乐,镜头方面,叙事的时候学习了好莱坞的商业元素,谈情的时候又充分运用了韩剧的唯美浪漫风格。这些完全是按照亚洲美眉的审美来设计的,《太后》自然是会大热的。不得不佩服韩国电视制作的水平,牢牢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商业水准很高。
(此篇完。)
本文作者:云梦长弓逛江湖(今日头条)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