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野史趣闻

2018-11-04 09:06:21

小编之前为大家介绍了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可以的是雄才大略因君王猜忌不得已施展。这一次为大家介绍四公子中的第二位——平原君赵胜。赵胜来头也不小,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妥妥的皇亲国戚,并且在赵国相位上三让三复,颇具风范。

赵胜以贤能出名,广招食客,自身拥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却又不失一颗为国之心。赵胜“三去相,三复位”为的就是赵国能更好的发展。赵胜第一次让相的对象是乐毅——率联军破齐国七十城的战国著名军事家;第二次让相于虞卿——善于战略谋划,主张合纵抗秦;第三次让相给田单——火牛阵为齐复国的著名军事家。三让三复,赵胜只为赵强国。

赵胜识人无数,一直都在为赵国寻找人才,“毛遂自荐”流传广泛,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赵奢。当时赵奢是个收租的小官,来赵胜府上收租被拒,连杀九名管事,赵胜大怒。赵奢刚硬,直面赵胜并指责其若不按国法,有何颜面当贵族?赵国如何强大?而后赵胜惜菜,推荐赵奢掌管全国赋税,才有了此后阙与破秦的大将军。

赵胜的主要争议是在于对于韩国上党郡的收纳引发了长平之战。司马迁认为赵胜贪财导致,以及非常多史书观点都认为赵胜的接纳上党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错误到赵国从此走向下坡并灭亡。但是上党的地理位置特殊,直面赵国并且人口众多,若归于秦,则赵国危。长平之战的失败始于换帅,而不是接收上党。

赵胜在之后邯郸被围时,散尽家财,全力护国。小编觉得这不是一个贪财的小人能做出的事情,虽然接收上党是长平之战的诱因,但是长平之战的失败与赵胜并无关联。小编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普罗特惠(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