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的陨落野史趣闻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
单看这首诗歌,词语丽而不艳,柔而不淫,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副水波激荡、星月交辉的美丽景象,而本诗作者,他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诗人,正是中国历史上褒贬不一、争议极大的大一统帝王—隋炀帝杨广。
一、青年杨广
1、569年,北周大兴(今西安),北周外戚杨坚诞下了次子,取名杨广,史书称: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在中国史书上明确记载皇帝外貌俊美的屈指可数。
2、581年,隋朝开皇元年,杨坚称帝,杨广被封为晋王、并州总管,年12岁。
3、588年冬,十九岁的杨广统帅51万隋军南下攻灭陈朝(前线指挥是名将贺若弼和韩擒虎),,完成全国统一。封存府库,秋毫无犯,天下皆称广以为贤。班师后,杨广晋封太尉。
4、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亲近重用江南士人,极大的缓和了南方对隋朝的怨恨。江南带给他的美好印象,也让他后来在内外交困、心灰意冷的时候,选择重新回到这里直到生命结束。
5、600年,隋文帝废黜长子杨勇,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6、600年,突厥进犯,杨广率军出灵武。
二、开创大业
1、604年,杨广即位,改元大业。逼迫废太子杨勇自尽,软禁蜀王杨秀,镇压汉王杨谅叛乱并幽禁至死。诛杀宗师亲王,处死隋朝功臣贺若弼 高熲等。
2、605年,营建东都洛阳,规模宏大,布局有序,
3、开凿隋朝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达北京,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4、开创科举制,采取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削弱世家大族特权,选拔底层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清朝光绪年间(1905),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5、重用南方官员,试图打破关陇贵族对官场的垄断。同时兴办学校,保存图书。
6、607年,杨广颁《大业律》 ,改革了《开皇律》中比较严酷的规定,而后来的《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唐律》是传世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它对亚洲许多国家产生过显著影响。)
三、征战四方
1、605年,攻占城。同时征讨契丹,
2、607年起—610年,派军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
3、和新罗、倭国(日本)、赤土国(马来半岛)遣使交往频繁,
4、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同时西巡张掖,开疆拓土,畅通丝路,威震西域。(西巡路途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文武官员遭受饥馁、湿冷,士兵冻死大半,马驴损失十分之八九,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杨广一人)
5、612-614年,三征高句丽。
8、615年,杨广北巡长城,被始毕可汗围困在雁门。
四、身死国灭
1、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山东起义,隋末民变终于爆发
2、616年7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
3、617年3月,李渊(李渊的母亲是杨广母亲独孤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说 李渊是比杨广大三岁的表哥)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4、618年3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5、618年3月,骁果禁卫军首领们推选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被逮获,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缢弑,时年四十九岁
6、619.5.23日,王世充废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灭亡。
古代《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即远离人民,不尊重礼法,好大喜功,薄情寡义,无德,治国不得力之意。历史经过了无数次修改后,现代人谈起隋炀帝杨广,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暴虐、荒淫无度、昏君帝王。而实际上,杨广战略眼光极其精准,比如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巨大,不仅是杨广铁了心要消灭,后世的李世民多次进攻,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时期才彻底灭亡高句丽。
可能是他得来的太容易,所以丝毫不懂得珍惜和克制。皇亲国戚的出身,九五之尊的身份。导致他自尊心极强,视人民如草芥,在后来叛乱四起的时候已经不愿意去面对,甚至不思北归,想定居江南,这也暴露了他内心脆弱的一面。
事实上,杨广的每一个为政举措,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代帝王只要做成了一件事,都足以流传后世,而他想的是一个人把所有事情全部做完,结果就是国内民力疲乏最终民变四起内外交困。他留下的大运河和科举制,泽披万世。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画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篡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年号大业)
这个少年聪慧,天赋异禀,曾经开创中国古代最辉煌灿烂时代,本该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之一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残酷。
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毕竟,血浓于水。
本文作者:全浩浩(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