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中遭遇平生最大一次战败,兵败自杀之前竟然神奇逆转野史趣闻

2018-11-04 08:32:52

左宗棠是清末著名将领,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平定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等,是近代著名民族英雄,堪称近代守土第一人。

1862年,趁清朝忙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陕甘地区爆发回乱,叛军攻城掠地,大肆屠杀,当地清军无法抵挡,有些地区被反清军占领10年之久。1868年,左宗棠带兵进入陕甘地区,左公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对于参与叛乱者,一律处决。

首当其冲者,就是灵州金积堡马化龙部。马化龙是回教领袖,也是陕甘地区首先发动叛乱的,对于当地汉人犯下大量罪恶,虽然在左宗棠的打击下,曾两次投降,但只是其权宜之计。左宗棠毫不留情,灵州叛乱被平定、肃清。左宗棠平定叛乱虽然经过很多恶战,但还算顺利,直到遇到河州马占鳌部。

马占鳌是河州人,是当地回教大阿訇,在当地很有威望和号召力。1863年举行反清起义,成为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数支起义军的首领,值得一提的是,马占鳌从一开始起义就提出联合汉人的倡议。

(马海晏之子马麒)

左宗棠来到陕甘后。马占鳌知道左宗棠是湘军名将,不同于其他清军将领,尤其是看到其他回教起义的惨痛下场。马占鳌曾经两次向左宗棠请求投降,但左宗棠认为马占鳌部未受到重创,投降未必心服,接受其投降只会徒留祸害,因此没有同意。左宗棠坐镇安定(今定西),派派三路大军进逼河州。

经过三个多月战斗,三路大军都有所进展,清军与马占鳌部在太子寺(今广河)附近对峙。1872年除夕夜,乘清军欢宴之机, 马占鳌实行“黑虎掏心”战术,派马海晏率300名敢死队员,携带水、土坯、木桩等物,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夜间濳入清军阵地中心腹地,利用严冬浇筑冰墙,一夜间在清军前后营垒之间筑起三座坚固营堡,隔断敌军联络,使之前后不得相顾,并占据滥泥沟各庄堡垒,互相配合,断敌之粮运。

马占鳌这一招非常狠毒,是置之死地的打法,但是却非常有效。等到清军发现,为时已晚,堡垒已经完工,而且堡垒外面披上了厚厚的冰甲,就和二战中苏联对付德国人的一样。清军马上组织大量兵力围攻这三个堡垒,清军围攻几次都没有拿下,左宗棠手下大将傅先宗身穿黄马褂带头冲锋,结果被打死。傅先宗也是名将,是三路清军的前线总指挥。傅先宗一死,马占鳌知道机会来了,马上率全部兵力从外面猛攻,清军猝不及防,被马占鳌里应外合击溃,并且紧追不舍。

如果是一般清军还好,跑了不回头,左宗棠的湘军极其彪悍,在撤退途中,很多将领带本部人马反扑,但是最终毫无效果,反扑的兵将几乎全被击杀。这一仗,清军损失极大,三路清军的头领两位阵亡,清军部将被击毙140多人,其中参将以上17人,兵力折损数千,军械损失无数。

此战是左宗棠在西北最大的一次战败,战场上陷入极大被动,而马占鳌部士气大震,还获取了大量的清军军火。清军再打下去将极难取胜。此时朝廷上的塞防与海防之争正激烈,如果此时向朝廷要支援,必将被李鸿章等人弹劾。左宗棠甚至想过自杀谢罪,但是接下来发生的让事情发生神奇逆转。

得胜以后的马占鳌并没有忘乎所以,他没有同意马海晏等人乘胜再次出击的请求。马占鳌认为:'长此以往,终非久计。金积堡马化龙已被摧毁,我军势孤力单,恐将招致不利,步其后尘'。于是陈说利害,再三劝导,力排众议,决定降清。

马占鳌先派人与左宗棠接触,表明心迹,然后派众回族将领的儿子“十大少爷”送去左宗棠安定军营作为人质,并上缴战马4000多匹,枪矛1.4万枝等。七月,左宗棠移师兰州,马占鳌率众位头领去兰州见左宗棠。马占鳌自缚其臂,背梅花鹿一对,以红绸制成'天下太平'横幅,挂于两鹿角之间,声称'自今而后,愚民竭诚尽忠,永不叛变'。左宗棠感其诚意,接受其投降,与马占鳌面谈,两人谈了一夜。马占鳌详细回答了左宗棠各种询问,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左宗棠为什么会最终接受马占鳌的投降呢?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马占鳌等人是真心投降,这一点与马化龙不一样。二,左宗棠的最终目的地不是陕甘宁,而是新疆。三,免遭政敌的攻击。四,补充清军的损失,重新挽回清军的士气。清军损失数千人,但是马占鳌也有一万多人马,且骁勇善战。

于是,马占鳌各部分别编入清军,基本还由马占鳌等人率领。之后马占鳌等人跟随左宗棠,在平定回乱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马占鳌的一部分兵将随左宗棠参加了收复新疆。马占鳌、马海晏等人成为清朝的重要将领,在清朝后期的各种平乱中都有参加,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朝灭亡后,马占鳌、马海晏的后代控制了西北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人称“马家军”。

本文作者:不正经历史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