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帮助商汤灭亡夏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不仅仅要有伯乐野史趣闻
常听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只要你有才华,总会有伯乐发现你的时候,但是小编不认同这个观点;一个人遇到伯乐,有才华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得学会审时度势,懂得适度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有才华才行;下面我们讲到的就是,商汤在建立大商王朝的过程中,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伊尹能够施展才华,帮助商汤灭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商汤是位英明的伯乐,还有伊尹审时度势,主动向商汤靠拢的智慧和谋略。
夏桀失民心

夏朝后期君王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好方鬼神、 事淫乱,不理朝政、 迷信鬼神、专事打猎游玩,使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在夏朝的诸侯国中,商自上甲灭有易之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到了成汤继位商候之后,正是夏桀暴虐无道,残害人民侵夺诸侯,天怒人怨的时候,汤就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做灭夏的准备。

商朝疆域
商从始祖契开始,到汤的时候已经将居住地,迁徙了八次,汤为了准备灭夏,首先将居住地从商丘迁到了,商族祖先帝喾曾居住过的毫(毫现在是什么地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南毫,在今河南商丘北面;一种是北毫,在今山东曹县),就在这里积蓄粮草, 召集人马训练军队。
商汤灭葛国

葛国位置
他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首先就从商的邻国葛开始,葛伯是一个忠实夏桀的奴隶主,汤恐葛伯妨碍他灭夏 将他的活动报告给夏桀,就想争取葛伯不再为夏桀效力,助商灭夏,汤知道葛伯很长时间没有祭司了,就去问为什么不祭司,葛伯回答没有牛羊,汤就送去牛羊,但葛伯把送来的牛羊全部杀吃了,仍然不祭司,汤再派使者去问为什么不祭司,葛伯说田里种不出来庄稼,汤就派人帮葛伯种田,葛伯不仅不管帮他种田的人的饭食,而且还派人抢汤派来的人送的饭食,于是汤看见葛伯死心塌地的与商为敌,就不再采取帮助的办法来争取,就帅兵到葛,把葛伯杀了。
汤灭葛的行动,在诸侯中不但没有人反对,还指责葛伯的不仁, 被杀是自取的,有一些诸侯方国就自愿归顺汤,于是商就居于一个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国王的权利。
商汤得仲虺

左相仲虺
在商汤灭夏桀和建立商王朝的过程中,他的左相仲虺和右相 伊伊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两个身世和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相传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禹时候的车正,世代在夏朝为官,到了仲虺的时候,他看到夏桀暴虐,人民怨恨诸侯叛离,就带着族人来到了商,汤也早就听说仲虺,是个有才干的人,正想派人去请,又顾虑仲虺的祖辈都是夏朝的臣子,不愿归商,助他灭夏,可在夏桀诛灭了有缗氏之后,不仅与夏异姓诸侯,就是与夏侯氏同姓的诸侯,也先后叛离夏桀,就在这种形势下,仲虺到了商,汤在见了仲虺之后,非常高兴向他请教,仲虺分析天下大势料定,夏桀如此下去必亡,人心所向是商,汤见仲虺人才可用,就任命为左相参与国政。
伊尹自愿为奴
伊伊在甲骨文中又称伊,伊伊原名伊挚,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后来又扶立外丙和仲壬,教诲太甲改过,不仅是一代的开国元勋,还是三代功臣,在甲骨文中伊伊是位列旧老臣 的第一位,卜辞中除了合祭旧老臣是以伊伊为首外,伊伊还单独享祭或与先王大已(汤)同祭,是我历史上的又一位传奇人物。

河南偃师
相传伊伊是出生在伊水边(又说是在河南伊川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或说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又或说在今山东曹县北), 伊伊到了有莘氏以后,在郊外耕种田地以自食,虽然处身在田地中,还是时时关注着形势的变化,他想找到一个有作为的诸侯 消灭夏桀,他听说有莘国君是一个比较好的诸侯,就想去劝说 但又不能贸然接近国君,于是说会烹饪,愿为有莘国君效力,按照当时的制度,只有作了有莘氏的奴隶,才能为有莘国君所用,伊伊自愿沦为奴隶,来到有莘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厨子。
伊尹自请陪嫁
他本来想劝说有莘国君起来灭夏,但一来有莘是小国,二来有莘氏和夏桀同姓,都是夏禹之后,不方便劝说。伊伊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的过程中,商与有莘氏常有来往,伊伊见商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之后,就想去投奔商,但做了奴隶之后,就没有了行动的自由。

夏末各势力
正在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妃,伊伊看到机会来到,就向有莘国君请求,原作陪嫁跟随至商,有莘国君就派伊伊为有莘氏的媵臣,跟随有莘女嫁到商,媵臣就是陪嫁的奴隶,这与商代以后的诸侯嫁女,派大夫陪送所称的媵臣不同。
风云际会

资料图片
伊伊跟随有莘氏女来到商汤身边以后,仍然给汤做厨子,他利用每天俸汤进食的时机,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暴政,劝汤蓄积力量灭夏,汤发现伊伊的想法正和自己的主张,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伊奴隶的身份,任命为右相,左相仲虺也见伊伊是个贤才,两人的政治主张也相同,也就一心和伊伊合作,辅佐成汤蓄积力量灭夏,至此成汤的人才智囊全部到齐,浩浩荡荡的灭夏建商行为,也就就此展开,成汤和伊伊的相识相知过程,也被传为一个美谈千古传颂。
本文作者:龟小编的历史影像(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