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制度的前世今生,未来会不会没有死刑?野史趣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死刑制度的国家,在商朝的时候,我们国家对于死刑的意义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所以,从那时候起,就在死刑的基础上发明了很多酷刑。一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另一个就是震慑百姓不要犯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死刑到底是该不该留下,这点非常有争议性。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死刑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的历史中,夏朝就已经实行刑罚制度,这个时候死刑就已经出现,只不过那时候的名字叫做大辟。商朝在继承夏朝五刑的同时又进行了发展,尤其是在商纣王的时期又更新了很多残酷的刑罚手段。主要有炮烙、醢、脯、剖心、剔刳。秦朝的时候,封建专制转为君主专制,刑罚上更是多了花样,又增加了是一种死刑。一直到了汉代,死刑的种类开始减少,只剩下了三种方式。

明朝时期,发明了一种个人三千多刀的刑罚——凌迟,虽然残忍,但是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并不多。清朝的时候,因为冤案,甚至把腰斩这种刑罚废除。到了近代,中国的死刑制度慢慢开明,更多的是枪决的方式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死刑的使用态度是“轻易不用,重罪必用”。83年严打的时候,对于死刑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目的也是肃清社会的黑暗势力。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上犯罪行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遵纪守法,有的专家就建议废除死刑。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绝大部分人觉得死刑在中国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人们认为死刑可以震慑那些未犯罪但是可能犯罪的人,这对于社会稳定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有比较传统的“杀人偿命”伦理价值观,死刑对于受害者来说,有报仇的意义。

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讲,社会对于死刑的看法越来越不认同,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废除死刑的原因。因为,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会比较流行,对于死刑,很多人从人权角度予以批判。

关于死刑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到底会不会废除死刑?其实,这个答案并不是由谁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社会意识决定,也就是民意。如果我们国家能够继续保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治安自然也因此会变好。那么,那个时候死刑可能就没必要存在了。说到底,人民才是最终的决定者。
本文作者:秀才书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