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夜,人圆心圆否?野史趣闻

2018-11-03 20:09:10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香山居士已仙去一千多年,而他的才情与思乡思亲之情却是流传千古。

转眼又将是一年的月圆之日,送回吃完团圆饭的爸妈,回到妻儿之间的小家庭。

七手八脚忙完宝宝晚间的各项睡前任务,终于得空坐在窗台前。

望着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楼下的街道依旧是车水马龙,不由得想起今夜吃团圆饭的情景。

由于过节人多,另外爸妈也不想多花钱,于是选在一家稍显喧闹的家常饭馆,五人中桌,老婆带着宝宝和我在一边,爸妈坐在另一边,点了几个他们喜欢的菜,我知道他们只会点实惠的菜,印象中我工作后带他们去吃饭就依然如此。

饭馆人不少,有一家人,有情侣,有亲朋好友,同龄的亲朋好友占多数。主要都是同龄的父一辈之间在聊天,年轻一辈都忙着聊某信,看某圈,刷某音。或许对大部分年轻一代来说,过节只是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仅此而已。

由于两代人彼此有自己的工作,观念差异又比较大,加上生活教育理念不一,于是就在工作近的地方各自租房住,只有过节或周末偶尔聚一起,同城一家人分成两边生活。

有段时间没见,爸妈一边逗着呀呀学语儿子,一边习惯性的传授着他们老一辈的育儿经,宝宝正学走路还不稳,要多吃点小鸟小鸡或鸽子,这样脚有劲;要给宝宝剃个全光头,以后头发会长的又黑又多……

老婆小心的解释反驳着他们的观点,最后还是无奈的点头。中秋的团员饭,就在一遍又 一遍的唠叨中渐渐结束。

一家人虽然人是团圆了,可是心却没有团圆。

曾经跟同事朋友相聚时聊天,提起成家后两代人是否要一起生活,同事朋友说,现在住一起的比较少,无论是不是在一座城市,有没有小孩,很少住在一起。彼此观念性格都不同,不一致的地方太多,你想说服我,我想说服你,最后还是无法同轨。只要有条件,还是不如分开住舒心一些。甚至有朋友还说,自己父辈还不到60岁,就已经开始物色养老院了。

传统意义上的尽孝,是一家团圆,生活美满,其乐融融。而如今,一家团圆生活,想要舒心美满却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于是越来越多人成家后,在与父母共居和分居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让自己舒心,也让父母没那么烦心,虽然相当一部分父母的心里是倾向于共同生活。

古人已逝千百载,圆月依旧挂枝明。

古今情怀寄明月,今情是否似古情。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建议,让一家人不再只是逢年过节才团圆,而是永远团聚,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吗?

本文作者:雅轩飘絮(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