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从册封的谥号来看,为何左宗棠的最差?野史趣闻

2018-11-03 07:39:23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尽管有其他版本,然而这个版本最让认可的。既然是名臣,生前显赫,死后自然也会获得皇帝册封的谥号,既表示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此人一生的评价。

那么,看看这四位名臣到底是什么谥号?

曾国藩,谥号是文正,故他被后人成为曾文正公;胡林翼、李鸿章,谥号均为文忠;相比最差的是左宗棠,谥号为文襄。

这三个谥号有何讲究呢?首先说说清朝谥号的等级!文臣入过翰林的谥号,大多第一个字则为“文”,后一个字则是评价,其中大有讲究。清代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襄”“文成”“文端”“文恪”之类。

谥号文正,这是一名大臣身后的最高追求,所谓正,主要还是讲究品行操守,正色立朝,德被后世。文忠,都是真正实心为朝廷办事的,受人尊敬的,比如李鸿章、林则徐、文祥、胡林翼、荣禄。有武功的大臣则可以谥为文襄,然而相比文正、文忠,差了一层次。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可谓功勋盖世。为何却仅仅获得文襄的谥号呢?很简单,性格原因。

由于性格张扬,曾与满清贵族、湖广总督官文有过节,引起朝廷的疑忌,他虽然有大功于朝廷,但在其过世后,故意降低其褒赏规格,也在情理之中。

左宗棠40岁时,太平军进攻长沙,湖南巡抚恳请他出山相助。初到长沙幕府,总是被其他幕僚们捉弄,开始还忍着,后来和一位幕僚吵了起来,惊动了整个官邸。幕僚们纷纷出面劝解,没想到他丝毫不给面子,还把平日欺负过自己的幕僚们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官邸上下都见识了左宗棠的大脾气,得到了“左骡子”的绰号。

在很多方面,他都表现出强硬暴躁的一面,所以得罪了许多其他重臣。

从清末时人(左宗棠晚期)的史笔来看,大多充满了对他啰嗦、自夸等记述;甚至有史笔称,部下汇报工作,或同僚就事论事讨论问题,左宗棠就会不自觉地讲述起自己平定回、疆的辛劳和功劳,并抨击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致聆听者有崩溃的感觉;仅有专门研究左宗棠的后代中外传记作家,才在笔下留有对左宗棠推崇的赞誉。甚至有不少近代史学者留下了左宗棠“性格缺陷”的评述。

当然了,这正是左宗棠不服输的脾气秉性,不阿谀奉承,才能悍然带军抬棺进疆,留下千古功业。

本文作者:葫芦斋主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