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为什么反对刘敬的迁六国后裔充实关中的国策?野史趣闻
②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秦中,谓关中,故秦地也。新破,谓经兵革之后未殷实。〕少民,地肥饶,可益实【按:这里其实提出了关中有资源,有回旋的余地。】。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齐之王族,诸田也;楚之王族,昭、屈、景也;皆二国之强家。师古曰:今高陵、栎阳诸田,华阴、好畤诸景及三辅诸屈、诸怀尚多,皆此时之所徙也。〕【按:这句话是对秦末战争的内容的补充,特别是对项羽的楚国势力的补充。屈原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家族依然存在,而且参与了灭秦的斗争。古人咏屈原诗,似乎多不见。这些大家族到了楚国亡国,项羽灭亡都依然存在。可见其力量之大。古文献中只是没有写项羽与这些家族的关系而已。其实我们得想想,项羽失败,这些家族恐怕不能不担些责任。读通鉴的时候我们得留神这些后代人对前代历史的似乎是追记 史料的补充。在通鉴这里,并不是一段历史写完就完了。而是在后来还会在追加资料,当然是通过其他人的谈话或者奏章等进行补充。让我们看到写历史也可以余音袅袅,似乎有一种历史编纂上的美学的感觉。而从历史本身来看,也看到历史自身发展的绵长,如果从逻辑上看,这种后代的补充,更反映了那种在其他环节中还在映现这这种环节的早期雏形的影子。到此,我们得说,历史,真的就过去了吗?佛教说有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然而司马光的历史的编纂中已经在体现过去即现在的思想,当然,现在何尝不也是未来和过去呢?资治通鉴的编辑真的是充满了一种艺术和哲学的逻辑在里面。】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民,东有六国之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按:强族不在掌控之中的弊端。他们犹有造反的社会能量。】。臣愿陛下徙六国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按:备胡和统治天下的两点好处。】。此强本弱末之术也【按:定性。】。'上曰:'善!'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谓便利田宅也。〕凡十余万口【按:类似当今将大企业至于北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了豪杰,这里开始就对豪杰采取措施了。而前面季布只是开始。这里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体制外的武装力量的正式收编和打击阶段。】。
王夫之做了评论:
娄敬之小智足以动人主,而其祸天下也烈矣【按:王夫之对娄敬不感冒。提出了批评。这是王夫之的基本态度。】!迁六国后及豪杰名家居关中,以为彊本而弱末,似也。遣女嫁匈奴,生子必为太子,谕以礼节,无敢抗礼,而渐以称臣,以为用夏而变夷,似也【按:通常认可的这两条,王夫之都不认可。】。眩于一时之利害者,无不动也【按:他认为这是一时之利,眼前的利益。临时性的办法。】。乃姑弗与言违生民之性【按:违背民性,这是王夫之的基本衡量标准。】,就其说以折之,敬之说恶足以逞哉!
富豪大族之所以彊者,因其地也【按:眼光锐利,看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土地的巨大意义。这是总括。】。诸田非勃海鱼、盐之利,不足以彊;屈、昭、景非云梦泽薮之资,不足以彊【按:这两条是指他们的经济来源。】;世家非姻亚之盛、朋友之合、小民之相比而相属,不足以彊【按:基于经济实力之上的社会关系。简直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王夫之版。其实这不过是指出了大家巨族之所以在社会上有力量的原因。】。弃其田里,违其宗党,夺其所便,拂其所习,羁旅寓食于关中土著之间,不十年而生事已落,气燄沮丧【按:去掉了他的土地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些人就没有什么能力了。】。曹子桓云:“客子常畏人。”谅矣哉!畏人者尚能自彊以为国彊邪【按:王夫之指出移民的目的达不到,特别是防备匈奴。在逻辑上是没毛病的。】?固不如休息余民而生聚之也【按:与民休息,这是王夫之的政策。就别扰民。】。故贫民尚可徙也,舍其瘠土而移其窳俗,可使疆也。豪杰大族,摧折凋残而日以衰。聚失业怨咨之民于辇毂之下,弱则靡而悍则怼,岂有幸乎?而当时之为虐甚矣【按:王夫之认为迁徙豪杰大族只能造成不好的结果。当然,王夫之站在巨族豪杰的立场上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这与他在后面说国家必须有贵族,否则不能兴旺的意思一致。】。
匈奴之有余者,猛悍也;其不足者,智巧也。非但其天性然,其习然也【按:匈奴的特点来源于天性和习俗。】。性受于所生之气【按:性,生,气,三位一体。】,习成于幼弱之时。天子以女配夷,臣民狃而不以为辱,夷且往来于内地,而内地之女子妇于胡者多矣【按:民族杂交,不同民族通婚。】。胡雏杂母之气,而狎其言语,駤戾如其父,慧巧如其母,益其所不足以佐其所有余。故刘渊、石勒、高欢、宇文黑獭之流,其狡猾乃淩操、懿而驾其上【按:大学者之心思可真是深远的惊人。他居然从刘邦的和亲政策推演到了西晋大乱之后这些杂糅了汉族和草原民族特点的领袖们身上。可见,他的着眼点似乎就是如此。其实我们想想明末清初的投到满清的范文程等人,岂非就是这样的意思?满族之勇猛,汉人之智巧。他看到了民族融合带来的弊端,或者说这些吸收了先进文明的胡人却给汉民族带来了更为深远的灾难。反对民族融合的思想是很清晰的。但是我们更该站在当时王夫之抗清失败的立场来看他的结论。特别是明末满清给汉族地区带来的巨大痛苦。】。则礼节者,徒以长其文奸之具,因以屈中国而臣之也有余,而遑臣中国哉!【按:满清如主中原不就是大规模的大兴礼乐吗?这最后的一句话简直就是直指满清了。所以,本来很好的策略,让王夫之给借汤下面,大骂了一阵子满清。】
凡斯二者,皆敬之邪佞,以此破之,将孰置喙?而徙民之不仁,和亲之无耻,又不待辨而折者也。【按:迁徙百姓这件事情,我觉得可以联系清初的圈地的事情,似乎该有所启发。否则我们很难找到王夫之老先生发脾气的原因。因此,我觉着这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评论。】
本文作者:季立东文化纵横谈(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