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伦诛杀皇后贾南风,逼侄孙退位,做了短命皇帝野史趣闻
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开创了晋朝,九州重新归为一统。然而其子晋惠帝司马衷愚痴,继位后受制于妖后贾南风。贾后祸害朝政,引发了八王之乱,西晋在严重的内耗中衰落,异民族乘机崛起灭了西晋。
西晋八王之乱历时16年,参与争权斗争的西晋皇族有很多,以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为主要核心人物。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母亲是柏夫人。司马伦不学无术,贪图权位,谄媚皇后贾南风一党。
贾南风除掉外戚杨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后,独揽大权,任用能臣张华等人,局面暂时稳定下来。太子司马遹(yù)性情刚烈,不是贾南风所生,贾南风担心将来太子掌权,自己处境危险,于是诬陷太子图谋不轨,废掉了太子并囚禁起来。

司马督与许超曾经在太子东宫中当官,二人怜惜太子无罪被废,便与士猗等人合谋废贾后,复立太子,于是想利用掌兵的司马伦完成此事。司马督对司马伦的心腹孙秀说:“贾后凶残无道,如今国家没有储君,社稷将危,大臣将会起事。赵王与贾后关系亲近,太子被废,大家都说赵王事先知道,一旦兵起,必会受到牵连,何不早做谋划呢?”
孙秀将此话告知了司马伦,司马伦赞同,于是开始布置,打算起兵。孙秀为人阴险奸诈,知道太子聪明,如果太子复位,将会与贤人治国,那么自己就不得志了。于是孙秀劝司马伦说:“大家都认为您是贾后的同党,即使立功,太子不一定封赏您,甚至会为了民意而降罪于您。不如等贾后害死太子,然后您在废掉贾后,为太子报仇,可以立功而且免祸。”司马伦听从了。
后来,贾南风害死太子,于是司马伦矫诏起兵入宫,诛杀了贾后一党。司马伦矫诏任命自己为大都督、掌管全国军事、担任相国,侍中、独掌军政大权,并树立党羽,大肆封赏。百官全都听命于司马伦,晋惠帝司马衷成了摆设。

司马伦一向昏庸无能,没有主意,对心腹孙秀言听计从。所以孙秀权倾朝野,天下人都求孙秀而不求司马伦。孙秀当权,肆意妄为,残害忠良,人神共愤。
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因司马允、孙秀骄横僭越,所以心中不平。而司马伦、孙秀等人也深深忌惮司马允和司马冏,于是排挤他们。司马允怒而起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
司马伦野心膨胀,伪造晋惠帝禅位的诏书,自己假意推辞了几番,然后在群臣的再三请求下,才答应登基称帝。司马伦称帝后,大肆封赏,就连扫地喂马的奴仆都封了爵位,以致国库的财宝不够赏赐群臣,金银不够铸造官印。朝堂上坐满了人,官帽上的貂尾不足,就用狗尾来替代。君子耻于给司马伦当官,百姓也知道他不会长久。

当时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yóng)、成都王司马颖各自拥有强兵,割据一方。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而百官将士都想诛杀司马伦、孙秀以谢天下。
将军王舆反叛司马伦,率兵在宫中捕杀了孙秀及党羽,并逼迫司马伦下诏退位,迎太上皇司马衷复位。梁王司马肜(róng)奏请诛杀司马伦父子,百官也附议,于是晋惠帝下诏赐死司马伦。司马伦被赐金屑苦酒,心中惭愧,用面巾遮住脸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当初,赵王司马伦诛杀妖后贾南风,大快人心,若事后功成身退,或许能富贵终生。然而他贪图权位,不顾伦理夺了侄孙的皇位,又偏信小人孙秀,致使国家动荡。此后,西晋各王角逐权力之争更加激烈。
参考史书:《晋书·列传第二十九》
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檐雨阶苔(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