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要把玉玺定为25方?玉玺又是从何而来?野史趣闻
2018-11-02 23:03:06
在华夏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个朝代,诞生过无数个帝王,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帝王,都以一种宝物最为珍贵,这便是传国玉玺。
秦始皇
而这个传国玉玺便是秦始皇首开的先河。并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这个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玉玺
同时皇帝的印章由‘玉’而制,又称作‘玺’,合起来便是玉玺。本想着能够流传万世,却怎么也没想到二世便亡,秦朝以后,无论哪个朝代,但凡出现纷争,都以获得传国玉玺作为正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争我夺的历史大剧,并在你争我夺的年代里销声匿迹,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玉玺,已经不是原版的了,且每个朝代的玉玺规定都杂乱无序。
清乾隆
直到清朝的乾隆年间,才正式规定御宝为二十五方。那么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把玉玺的数量定为二十五方呢?这就要从我们的传统思想来说起了,在华夏历史的浩瀚文明中,我们是相信天数的,皇帝之所以称之为天子,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是上天之子,权利天授,为了保持这个权利,很多时候行事都是要符合天数的,所以乾隆参考了《周易太衍》的‘天数二十有五’这个概念,将玉玺设为二十五方。
周易
历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千秋万代,清朝的乾隆帝虽然自称十全老人,却也免不了这般俗套。他希望自己的朝代也能符合这天数一般,经久不衰,却不想大清灭亡的根基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交泰殿
这二十五方至高无上的密宝就放在这交泰殿里,一宝一房,每房两重,以木材制作,做工精美,将宝玺放在木几上,由龙纹样式的黄段盖着,平时由内阁掌管,用的时候必须经过皇帝的批准才可。正式将玉玺的用途和典章规范起来,直到满清王朝倒塌,这二十五方御宝依然完整的保存在这交泰殿里,至高无上的御宝也变成了一段历史悠久的传说,供后人参观。
本文作者:释道哲论古谈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