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十六岁斗权臣,二十岁削三番,奠定了清朝盛世的基础野史趣闻
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执政了62年,开创了清朝的第一个盛世。他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他接受江山的时候,国家表面上已经稳定,但背地里还有许多的问题等待着解决。但是康熙在位时期,一系列的措施让清朝彻底地进入了稳定的阶段,为盛世开了一个好头。
康熙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小时候的他患上了天花,为了不让其他人感染,顺治只能把他交给奶娘带到宫外抚养,所以小时候的他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恩宠。当时天花是没办法治疗的,但是康熙命大,虽然出了天花,但是并未伤及性命。

好不容易回到了宫中,以为能过一过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了,结果顺治一心向佛,不理朝政,再加上爱妃去世,没过几年得了天花也过世了。当时的康熙才八岁,无奈之下被扶上了皇位,小小年纪就开启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如果接受了一个安稳的朝代也就算了,可是顺治留下的都是烂摊子,虽然清朝已经入关有些年头了,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被解决,台湾被郑氏一族占领,国内又有三位异性藩王虎视眈眈,可以说稍有不对就会变天。

靠着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后和四位辅政大臣,才得以稳定朝局,长大后的他又面临着权臣弄权的隐患。虽然康熙已经成年,但是鳌拜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不仅如此,他的嚣张程度也是日益见长,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在康熙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鳌拜杀了。
这件事让康熙彻底恼怒了,他心中有远大的志向,又怎么会甘愿被鳌拜控制。当时的他也才十几岁,能和历经三朝的鳌拜相斗,可见康熙的谋略有多么出众。不过年纪轻轻能有这种成就,和他勤奋地学习也是分不开的。

康熙十几岁的时候苦读圣贤书,他吸收了许多汉族的文化,经常一看就看到了半夜,就算是吐血了都不会停下来,对读书是乐此不疲。博览群书让康熙的才智过人,他能够斗倒鳌拜,靠的就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
鳌拜的倒台,也代表着康熙真正意义上的掌权,之后的康熙着眼于全国,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20岁的他面对三大藩王毫不畏惧,坚决执行削三藩的措施,这也引发了藩王的不满,各地开始出现叛乱,一时间大清江山岌岌可危。

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能挡住康熙的决心,他没有像藩王妥协,而是坚决进行打压。对三大藩王打压,但是对于其他跟随叛乱的人实行仁政,只要能及时回头,一律全部招安。在满军不够用的时候,他又不顾反对,启用了汉将汉兵,这些人也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
康熙的这一决断,虽然在当时看是不明智的,但是对后世的清朝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藩王问题被彻底解决,国内的危机被解除,这才能让他放开手脚去处理其他问题。面对叛军也能坚持己见,我对康熙的勇气还是非常佩服的。

国内平定后,康熙把目光转向了台湾和蒙古,一南一北两个地区,都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初期的他和蒙古结交,把心思都放在了台湾上。他任用汉人姚启圣,又经姚启圣的推荐重用了施琅,让本来艰难的平台战争变得明朗起来。
对于蒙古,他更是采用了开放包容的态度,拆除了长城的一部分,让清朝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大国家。但是蒙古的众多部落里,也有不服管教的,这些部落中,有一个部落是由噶尔丹率领的。噶尔丹的野心日益膨胀,率领兵马南下入侵。

康熙一边率人与之对抗,另一边派出军队直接打了他的老巢准噶尔,而后从南北两面夹击,彻底击溃了噶尔丹的叛乱。至此蒙古也彻底归顺了清朝,沙俄受到重创,国内外的威胁都被康熙解除了。

康熙作为皇帝,不论是政治手段还是军事能力,都非常地出众,他让清朝正式步入了盛世,甚至他还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要知道这可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才有的名号,可见后世对于康熙的功绩是非常认同的。
本文作者:唠嗑五千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