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你知道几幅?野史趣闻

2018-11-02 22:31:21

《中 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

《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捣练图》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唐代韩滉《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浙江博物馆

后段《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郎世宁《百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醒:请将手机横过来阅读

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卷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此卷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的表现了三国时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 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该画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成功及善于表达情感内容的精深造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新发展。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韩滉着意刻划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唐代张萱、周昉的《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

唐代作为封 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据载,周文矩亦作《韩熙载夜宴图》,元朝时两者俱在,今仅存顾本。另有唐寅摹本,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作品。该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

《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作者:乐教于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