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伯乐,人称水镜先生,历史上却是个“好好先生”野史趣闻

2018-11-02 20:40:24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尽管只是短短的篇幅,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为刘备指点了方向,“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而徐庶也是在他的指点下才去投靠刘备的,这个人就是三国里的伯乐——司马徽。

司马徽,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而且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人称“水镜先生”。《三国志》中评价:“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司马徽居住的水镜庄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东汉后期,颍川战乱频繁。再加上公元198年,也就是建安三年,刘表设立了学校、学观,广泛寻求天下名士。司马徽为了躲避战乱,就辗转到了荆州刘表治下的襄阳城。

司马徽客居在这里,与荆州的名士庞德公等人交好,有密切的来往,“水镜先生”这个称呼就是庞德公最先称呼的。他在这里同时也结识了庞统和诸葛亮这两个人。东汉末年的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但是诸葛亮和庞统则是隐居在这里,不轻易投靠他人。

司马徽素来擅长识人,他认为这两人都不是池中之物,只是等待一个明主。所以当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对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两人。同时徐庶原本在刘备这里,后来离开之前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于是刘备便以诸葛亮和庞统为军师中郎将。《清江三孔集序》中记载:“东京之末,士方驰骛于功名,而诸葛孔明、庞士元隐约襄汉之间,不轻以身从人。司马德操曰: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先主用之,俱以为军师。”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起初并没有说出伏龙、凤雏到底是谁,可以是基于一些考虑。从他的那一句话中可以窥见一二:“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这说明水镜先生已经看出了天下的形势,纵使诸葛亮出山,也不能帮助刘备恢复汉室。

因为曹操占据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地盘的能力都不是刘备能够对抗的。即便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也要帮着刘备从头开始,而曹操则已经有了基业。这样下去,即便诸葛亮再有通天之能,恐怕也无法帮助刘备达成恢复汉室的目标。

但刘备的确是个明主,能够赏识尊重诸葛亮,让诸葛亮在蜀汉这块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水镜先生才说“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而他自己也是清醒地看明白了这个局势,另一方面,他也比较安于这样淡泊的隐士生活。

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从来都不问别人的好恶,一律都说好话。乡中的人向他问好,司马徽回答说:“好。”甚至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居然也说:“很好。”

结果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才把告诉您。您为什么听说了别人家儿子的死讯,对别人说好呢?”司马徽听了这话,回答的是:“您的话也很好。”所以在明代,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

司马徽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可是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司马徽在三国时期鉴别人才,亦推荐人才,当得起“三国第一伯乐”之称。

本文作者:小晴说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