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说北京第十期|佟麟阁路 原是大明濠故道野史趣闻

2018-11-02 20:39:50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得名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名称涉及人物的就分好几种。有的以其官职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其爵位命名(如广宁伯街),有的以其特长技艺命名(如刘兰塑胡同),还有的以现代人物命名,这在北京城只有三处,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东城区的张自忠路。这三位都是在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曾经都是冯玉祥的部下,且都曾在北京居住过。

明天9月15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上午10时0分至10时23分,北京市五环路以外区域将试鸣防空警报,以此来普及国防教育,使民众增强国防观念,不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接下来,我们将陆续介绍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的前世今生,今天就先来说说离西单最近的佟麟阁路。

曾为大明濠故道

佟麟阁路,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当时还不是道路,而是金水河的河道。元初,郭守敬在引昌平白浮泉水,经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高梁河,由和义门(明、清时的西直门)北水关入城进积水潭的同时,又在高梁河以南开辟了一条河道,引玉泉山水由和义门南水关入城,经今西直门内柳巷一线,南折流入大都城。古时按“五行”的说法,西方属“金”,此河引自西方,所以称“金水河”。

元大都金水河流经地区示意图

到了明朝,金水河上游断流,河道逐渐变成排水渠,当时称大明濠西沟河槽。因在皇城西,河边道路清代称西河沿。又因位于西河沿南部,故又称南河沿

大明濠北起西直门内的横桥,顺着京城北高南低的地势,自北向南流经今赵登禹路白塔寺路口太平桥大街,折向东,从今35中门前经过,再折向南,经民族饭店西侧,穿过今复兴门内大街,再沿佟麟阁路走向,向南从宣武门以西的象房桥下(今新华社西侧),流入内城南城墙外的护城河。

大明濠作为纵贯京城内城西部的排水干渠,为确保雨季排水通畅,每年开春,都会派人挖泥清淤,所挖淤泥,堆积两岸,臭气熏天,人称“臭半城”。

直到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京都市政公所”提出《筹划改筑大明濠》方案:“大明濠系明沟……为西城一带各暗沟之总汇。年久失修,已多淤积,而邻近居民复任意倾入垃圾、秽水等物,以致逐段堵塞。且沟墙崩圮,行人车马时虑倾踬(音同是)……拟定全段改筑暗沟,上修马路。

该方案由时任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在1921——1930年近10年间,利用拆除皇城的城砖,将大明濠改建为地下暗沟,并在其上兴建马路,即南、北沟沿大街。当年市政公所公布这两条大街为“一等街道,宽二十公尺”。自此,历经明清两代的大明濠从地面消失。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思源出任北平市市长。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战英雄将领,1947年3月13日,何思源签发了“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决定将南沟沿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将北河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

解放后,1965年又将姚斌庙并入佟麟阁路。“文革”中将“佟麟阁路”改称“四新路”,那时的公共汽车还有四新路一站。1971年,以复兴门内大街为界,佟麟阁路以南更名为民族宫南街,以北并入太平桥大街。1984年民族宫南街复称佟麟阁路

佟麟阁路95号为北京制版厂,是民国初期国会议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85号为北京市电视技术研究所,内有中华圣公会教堂,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顶部有钟楼。

抗日将军佟麟阁

佟麟阁(1892-1937),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满族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
  • 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
  • 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
  •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 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 七七事变日军发起侵华战争,时任二十九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的佟麟阁坚决应战。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大红门壮烈殉国。

长安街上唯一一家民营书店

从西单往西,复兴门内大街上,民族文化宫对面,就来到了佟麟阁路北端。

路口东,临街的是座灰色二层小楼,店名“三味书屋”,成立于1988年,到今年正好开满三十年

三十年前,“老李”夫妇带着四处筹集的钱买下了长安街上这座砖结构的房子,开了北京第一家开架售书的民营书店

书屋有两道门,第一道门上挂着“三味书屋”门匾,撩起门帘,入眼处墙壁上是各种贴纸,都是书友的留言,尽是些感激的话语,温馨励志,肺腑之言。另一边白色木板上记录着书屋办过的三百多场周末讲座的主题,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宗教、民主自由等题材,充满人文思想情怀。

第二道门上挂着“德不孤必有邻”的横批,书店的境界品格“跃然批上”。进门一看,书屋一目了然,书架上不接顶,下不落地,中间四档,取书方便,阅读舒适。

屋里有三五个人在静静地看书,昔日的人气所剩无几。店里只有那名男店员守着,书架上已找不到流行书的影子,唯有鲁迅全集、《通往奴役之路》、《论人权》、《关于爱国》之类的社科书

店员说,现在店里的书,都是店主一本一本从市场上挑选,然后亲手上架的。二楼的茶座及读书沙龙从2012年起就关张了,读者不能上楼。如今,书屋中午十二点才开门,晚上六七点关门,生意惨淡,亏本经营。

三十年风风雨雨,书店的老员工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京城闹市一小楼,静立长安三十秋。

白丁鸿儒皆上客,书清茶淡各风流。

悠居不忘家国事,草民心怀天下爱。

横眉俯首何人尔,三味二老一头牛。

在长安街这国营遍地的地方,在现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三味书屋坚持了下来,坚守着心中的理想国度。

中西合璧的中华圣公会教堂

过了新文化街,佟麟阁路南段路西,掩映在众多现代建筑中,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中华圣公会教堂,也叫安立甘教堂。这座教堂原是基督教圣公会在北京建的第一座教堂,也是圣公会中华总会教堂,目前还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基督教堂。

平面上教堂呈十字形,建筑布局是经典的巴西利卡平面(中世纪欧洲代表建筑之一,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但山墙采用的是中国硬山式,并在屋顶修建八角石亭作为钟楼,中西合璧别有韵味。

中华圣公会”是基督新教六大宗派之一的英国国教圣公会在中国的分支教会,原本用的是英国国教一词的音译——“安立甘会”,1911年才转为意译,称“中华圣公会”。这就是为什么这座教堂既叫中华圣公会教堂又叫安立甘教堂的缘故。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各国便在北京划地占区,当时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鄂方智,在英军占领区里想找房建教堂。后来他看中了当时宣武门内象房桥附近刑部官员殷柯庭的府邸,当时殷柯庭全家已经逃离北京,鄂方智便在此地拆了宅子修建教堂。教堂由主教史嘉乐请人画蓝图、找工匠建造,于1907年11月28日建成,并举行了祝圣典礼。1911年正式定名“中华圣公会救主堂”。

中式大门

前后两座八角重檐亭子

不仅如此,教堂内部的装饰更是与众不同。不像其他教堂那样以砖石或水泥为主体,中华圣公会教堂完全采用了中式木结构设计,用上好的木材建造,并配有精美的雕花,置身其中,流连不止,仿若来到中国“宫殿”。

尤其是当站在教堂的亭子下时,抬头仰望,阳光透过亭子层层镂空的间隙照进来,仿佛天空中悬着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折射出奇异的花朵。

1949年后圣公会退出中国大陆地区,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成为办公场所。目前圣公会教堂被营造为CBC建筑设计产业园,在这里不定期举办与建筑、城市相关的展览与讲座等文化活动。

明朝时,大明濠(明代也称河槽)南段(现佟麟阁路一段)以西有王恭厂(明朝时期制造火药和铳炮的地方),曾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大爆炸,这次爆炸原因不明、怪象连连、死伤惨重,是“古今未有之变”有人甚至将其列为世界三大奇异灾难之一。

河槽以东有象房,明清时期,每到夏伏日,都会有人引象去响闸洗象,观者如潮。

除此之外,路以西王恭厂一带还有少见的“一条胡同一座庙”的现象,包括承恩胡同的承恩寺、石灯胡同的石蹬庵、天仙胡同的天仙庵和园宏胡同的圆洪寺,这几座寺庙的历史都十分悠久,石蹬庵和圆洪寺甚至还是唐代古刹,不过现在这几座寺庙留存下来的遗迹都是明清时期重建的,现在都已是民居了。

2015年,佟麟阁路北口路西、三味书屋南侧草坪中,建城了佟麟阁纪念雕塑。雕塑由怀表、表链和翻开的书页组成,其中怀表就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6时12分左右,是佟麟阁将军牺牲的时间。

今天,我们来到佟麟阁路口,看着这纪念雕塑,读着爱国将领佟麟阁拼死抵抗外敌的介绍,仿佛能看到战乱时代血腥的战场和提刀的将军,而我们现在的和平,是由无数像佟麟阁将军这样的先辈用血肉拼来的。我们要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推荐阅读:

今日入伏 明日洗象

西城文物大数据|元大都的下水道 原来是这样

西城文物大数据|元代通惠河 京杭运河的最后50里

火德真君庙 扎根在大运河边的千年古刹

图部分源自网络,文摘自《佟麟阁一条大路留英名》、《北京有三条以抗日名将命名的道路,你能一一列举吗?》、《一锤定音》、《文物古迹览胜 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62页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本文作者: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