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选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八阿哥的为人做事触碰康熙的底线野史趣闻

2018-11-01 16:41:20

康熙是清朝一个半个世纪多掌权者,正是康熙撑起了整个长达二百多年的大清,康熙一生为了国家的昌盛忙碌至终。康熙在位的时间是很长但是他的儿子们都等得心急如焚了,皇帝的儿子们都已经老大不小了,这些将来的领导者们哪一个不想功成名就。小编从其他资料上了解到康熙真正有二十多个皇子(小编感叹这繁殖能力真强)其中不止一半的皇子壮大势力相互

对抗。

小编搜集了不少资料分析出了相争皇权的皇子们有九个是比较突出的,他们分别是心无城府皇长子、生性软弱皇太子、温文尔雅三阿哥、心机男孩四阿哥、人心笼络八阿哥、崇洋媚外九阿哥、大臣靠山十阿哥、雍正基友十三阿哥、八爷基友十四阿哥,皇子们的势力由两个势力最为突出,分别是九、十阿哥以八阿哥为首的势力团,老十三和老四是一个势力团。

这些皇子们相争到最后就只剩下了老八和老四了,老大野心暴露过于明显,康熙老爷子最讨厌这种没脑子的了,康熙早先封的皇太子老二也被两度立废,最后一次也被终身圈禁了。老三看到大哥二哥的前车之鉴,主动的退出了竞争行列。

老四、老八、老十四。三人可以出局的是老十四。因为在康熙帝末期,准噶尔部发动了叛乱,老十四奉命率兵出征。当时康熙帝的已经不行了,见祖宗也是随时会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在康熙的心里早就把老十四排除在外了,为了让他在皇子里安然度过纷争,康熙就派他镇守边疆了。要是放在自己身边,万一自己咽气,老十四好顺利接班。由此可见,康熙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老十四,把这个儿子当做战将来使用。

老四跟老八通过以下的对比:

以母为贵,先说出身,老八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宫女,而且去世的早,所以老八是由另外一个妃子抚养长大的,由于出身不怎么好,那么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获得康熙的好感,然而康熙也非常喜欢这个老八。再者说老八做事太高调,不会懂得收敛,弄得锋芒毕露。然而老八触碰了康熙帝的标准,不得结党营私,老八长于运营人脉堆积同好,博得朝廷上下的不少好感,有结党的倾向。太子被废,康熙帝在朝堂上问文武百官,谁适合立太子,大多官员都异口同声的推荐老八。这让康熙帝大怒。这不就是结党营私。这也是康熙帝对老八存有戒备之心。

老八最善于用宽仁收买人心,而且他所维护的只是官员士绅的利益,只是为了收买百官,壮大自己的实力,都是从利益着想,没有真正为下面的百姓着想。康熙帝晚年对下管理有点松散,导致贪官吏治败坏,国库空虚,需要的是有铁血手腕的人来改变这种局势,刷新吏治,老八无疑是不合适的人选,而老四一心为民,在朝中素有“冷面王”的称谓,这正是与老八形成了鲜明对比,手腕强硬,而且一心为国家为大清江山社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无疑是康熙内心期盼的,

纵观老八在夺嫡中,对皇位一直都是主动争取,虎视眈眈,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向着皇位去的,而老四却是一心为国,就想邬思道后来说的: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老八实力最强,最终败给了老四,老八最后就是输在了只争表面上!

本文作者:东墙之就史说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