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开国功臣被称作明代萧何,因卷入谋反被杀野史趣闻
大明开国功臣中,李善长长于谋略,善用人,在明帝国建国事业中,他起的作用居功至伟,可谓文臣中的第一,朱元璋曾说:“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朱元璋器重的首功之臣,最后却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出生草莽,起于微末,凭借自己能力,打拼出天下,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他一统天下后,一改元朝的积弊,使得国家经济逐步恢复,百姓安平得乐。他精于政治,目光深邃,一手建立的制度体系甚至过了几百年还对现代有影响。大清康熙皇帝说他“治隆唐宋”,但是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一向不高。其原因是明帝国稳定后,太祖对功臣大举屠刀。凡是洪武初年的有功之臣,最后的结局一向都不是太好。当时功臣之死有三种情况:第一是获罪被杀;第二是无罪赐死;第三是侥幸逃脱。李善长之死应该是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史书的说法是李善长牵入胡惟庸的谋反案中,这种记载是朱元璋授意的。作不得史实依据。
朱元璋杀李善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明太祖实录》上说,朱元璋曾经多次以元朝的结局来提醒自己,他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朱元璋能够由一介白丁,登上帝位,依托最大的应该就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帮助。但是当朱元璋登上帝位,国家一切都安定以后,这样一个势力庞大的政治集团,自然也就成了朱元璋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杀李善长,其实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摧毁臣子的政治结盟,使得大臣不能专权,以此来巩固皇权。因此我们说作为帝王,朱元璋此举是没有错的,可是这种做法却是人们不能接受的
本文作者:老树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