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韩信死的冤不冤野史趣闻

2018-11-01 16:41:05

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其功成名就之后,与之有恩的妇人赏千金,与有半恩的亭长百钱并辱之,与有胯下之儒的原谅并封他为中尉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未得到重用。之后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期间留下月下追韩信的佳话,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刘邦向韩信询问楚汉双方形势,韩信向刘邦仔细分析,并且指出: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

在这之后,刘邦在整体策略上听取了韩信的意见,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关中要地。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可谓是威震中华大地,先平定了魏国,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纵观全段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在平定齐国之后,韩信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之后汉朝建立,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这犯了刘邦的大忌。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于是刘邦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汉高祖。钟离眛知道此事后自杀身亡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

韩信持钟离眛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而韩信最后的死法也是与其一生十分不相配。吕后即吕雉(小编认为一个十分狠辣,阴险的女人)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萧何配图

韩信用兵如神,心高气傲,在庆功宴上当着大臣们的面直言,刘邦只能领兵十万,而自己多多益善。虽然之后也说刘邦可以驭才,但是这也给刘邦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并且在初汉三杰中,当属韩信与刘邦关系最为微妙。只能说韩信随带兵如神,当终究没让刘邦放心。另一方面,韩信在自己的内心中也对于反叛不反叛有多次的犹豫不决,最后他做的决定加在一起导致了他最后的下场,并被灭了三族。让人叹息,其实我觉得韩信不该如此死去,刘邦也不该听信谗言,如果刘邦能给予韩信足够的信任,在权利上适当的消减,在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韩信也绝不会背叛,韩信想要反叛的心思几乎都是出现在感觉来自刘邦的敌意之后,但是每次都选择相信刘邦。只能说实在可惜。另外如果韩信不死,恐怕刘邦也不会因乱流矢而亡。

本文作者:你们只会看娱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