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一,“天津青帮帮主”之称,一生放浪形骸仍瑕不掩瑜野史趣闻

2018-11-01 15:38:53

乍著微棉强自胜,

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著,

云起摩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

独临明室转明灯。

绝怜高处多风雨,

莫到琼楼最上层。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他就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

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

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1931年病逝于天津,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随分衾裯,无端醒醉。银床曾是留人睡。枕函一晌滞余温,烟丝梦缕都成亿。依旧房栊,乍寒情味。更谁肯替花憔悴。珠帘不卷画屏空,眼前疑有天花坠。

可想当年情致的婉转,袁克文纳妾十五人,多是名妓,两情相悦则暂结琴瑟,厌烦则者流分钗,甚至为友来往。

当年的观念:娶妻重德,纳妾重貌,他的正妻是刘梅真德貌双全,生子家嘏,家彰。

他的嵌字联深得“联圣方地山”的真传,妙造自然,绝不穿凿,几乎立等可得。

赠秋芳的是“秋兰为佩,芳草如茵”,在勾栏中赢得了名声,再有,他精书法词章,旁及金石考订,卓然独到,收藏金石玉瓷,秘戏书画,不一不好。

袁克文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

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

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

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诸多一手资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颇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分变卖。

/出身/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他的生母金氏是朝鲜人,袁世凯在清末年间曾任驻朝商务代表,在那里娶了出身贵族的金氏,陪金氏出嫁的两个姑娘后来也一并被袁世凯纳为妾。

袁克文生下不久,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

但他十分聪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喜唱昆曲,好玩古钱,好结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幼年/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因为大姨太未生子女,所以克文从小便被过继给大姨太收养。

大姨太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他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尽管他像呆霸王薛蟠那样不好好读书,可他作诗、填词、写文章却件件皆精,写的字也风流潇洒。

因此袁世凯对他有些偏爱,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大姨太的骄纵,袁世凯的偏爱,造就了袁克文的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

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

除原配妻子刘梅真外,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

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

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了,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

/青年/

袁克文除擅长书法、作诗、填词、写文章外,还爱唱昆曲,小生,丑都扮演得很好,他的拿手好戏是《长生殿》、《游园惊梦》。

袁世凯死后,他没了管束,开始“票戏”,即当票友。

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戏院与陈德林合演《游园惊梦》,他大哥袁克定(袁世凯死后袁克定成了“家长”)知道了,认为他这种当“戏子”的行为“玷辱家风”。

于是便通知北京警察总监薛松坪,要薛把他抓起来。

薛不便推托,可又觉得这是他们袁家的“内部矛盾”,便去找袁克文,如此这般把“令兄的意思”一谈。

袁克文笑着说:“明天还有一场,唱完了,我就不唱了!”票友借台唱戏是要自备费用的,袁克文唱这两场戏,据说他花费了三四千银元。

因为袁克文花钱如流水,所以他从他父亲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就用光了,可他又放不下架子来,因此不得不靠卖字、卖文来维持生活。

他的字写得很好,三杯酒下肚,写起字来纵横驰骋,豪情奔放,大有苏东坡之风,山东督办“狗肉将军”张宗昌请他写了一幅中堂,价码是1000元银洋。

求他写字的人之所以这样多,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字写得的确好;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是袁皇帝儿子的缘故。

/少时神童/

自幼聪慧异常,六岁学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为文章,一十有五能诗赋,少有神童之称。

年十八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任过的官职。

以其早熟,富有才华,在1906至1908年随父居津沽时,便从老辈罗瘿公、吴彦复、方地山诸名士游。

复以家教熏染,自少时就与古器物、词翰结下不了缘,及至宣统即帝位,世凯被罢官归河南乡居,寒云随之弃官回洹上。

其后,寒云弃绝仕途,以贵公子蹉跎放荡著称,要以诗文酒会终其后半生。

实则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固有消极的一面,而勤于著述乃是更为主要者,留下大量著作,内中不乏文情并茂之作,尤以对古物著录及其研究文章。

/皇二子/

对袁寒云为人为学影响之大的,无如他的老师方地山了,方地山才气横溢,素有江都才子之称。

举凡诗词书画和鉴古诸事无所不通,晚来以善作对联名重一时,寒云直承师学,敏学强记,大有出蓝之誉。

在他出仕之前,便以文采华赡、擅长声律见称于父执辈。

1914年,由易实甫选定其少作,刊为《寒云诗集》三卷行世,倚声之作不少,但不自爱惜,生前未能印出。

直至殁后多年,始由张伯驹等人辑为《洹上词》付诸油印。地山善制联语,有联圣之称。

寒云亦长于此道,所作甚多,有联贤之谓。寒云又雅嗜京剧、昆曲,为京津名票,不但精通戏剧理论,写过评戏文章,又能粉墨登场。

/不爱惜钱财/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他一生花钱如流水,从未爱惜过钱财。

1918年,袁克文到上海游玩,据说一次花去60万大洋。

袁世凯临死前曾经托孤给徐世昌,所以袁克文回来后,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要拿拐杖敲断他的腿。

/卖字疗饥/

袁克文自小师从硕儒严修等人,深得他们的指教和熏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

严修在天津被誉为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即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克文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

袁克文曾在临帖上面花费不少工夫,尤其是《兰亭集序》碑,更为他所钟爱,为此他曾搜集了许多《兰亭集序》碑的拓片。

在他钱袋最紧的时候,从不向那些政坛上的过客们伸手、张嘴,“打抽丰”。(意思是凭着某种关系向官府或富户分润财物。)

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和山东督军张宗昌都曾经聘他做高级参议或顾问之类的官员。

当然,不过借重他的资格和名气,并非要他做什么事,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二爷不伺候!

一般人可能不相信,袁克文哪里会穷到这个地步,需要卖字维持生活呢?

说起来也是,袁世凯死后由其盟兄徐世昌主持分家,每个儿子各分十二万元,除了现金之外,还有十根金条、若干股票、房产。

袁克文因从小过继给沈氏,所以一人分得双份的遗产,大可优哉游哉。

其实不然,袁克文的家产大部分掌握在其妻刘梅真手里,刘怕他挥霍成性,钱财到手不花光不甘心,所以为了以后子孙的生计起见,把持着钱财,不给他花。

袁克文不过有名无实而已,只好做点儿“副业”使手头宽裕一些。

1922年,他的书兴甚豪,登报减润鬻书,一天写了四十副对联,全部售罄,乃购胡开文古墨,写一百副对联以酬谢友人。

/赈灾善举/

民国十一年,潮汕大风成灾,死亡十几万人。

面对严重的灾情,袁克文将自己心爱的字帖卖了赈灾。

一幅为宋朝宣和年间的玉版《兰亭帖》精拓本,克文亲笔在上面题签和引首跋尾,还有一折扇,一面拓有古金银货币,并亲笔题识,一面是唐志君所绘的红梅。

袁克文写字有其独到之处,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无损,为一般的书家所难做到。

写小字更为奇妙,因他终日吞吐烟霞,懒于起身,他便仰卧在床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

写完再看,字体娟秀,绝无歪斜走样之弊。

朋友们看了,无不惊叹,当时上海的各种小报纷纷请他写报头,有些小说也请他题签。

一次,一个叫陶寒翠的以其《民国艳史》请他题写封面,他一挥而就。

后来小说出版送给他一册,他一览之余,才大为懊悔,原来书中大骂其父袁世凯,从此他再也不敢轻易应酬了。

/艺术成就/

袁克文生活在从皇权政治到民权政治过渡的政治剧烈变动时期,其思想观念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很不协调,造就了他个性鲜明的处世风格,而这种个性鲜明的处世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风格。

人们常说“诗言志”“歌抒怀”,又说“书如其人”。

这说明了一个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文化产品反映创作者的性格特点,文化产品的艺术内涵往往反映创作者的思想内涵,袁克文的书法艺术也能说明这一点。

其章法取势开张,结体则是内宫宽博,用笔恣肆,给人以豁达大度的感觉。

二是为名坤伶章遏云所书“醉醒悲乐”四字,其篆法无意雕饰,朴实无华,给人以旷达率真的乐趣。

袁克文写字喜欢美女抬纸侍候,悬空写字,以致于香墨淋漓,笔画流淌串连,让在场人开怀大笑。

成就艺术,七分天赋三分勤奋。袁克文生于权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围为其艺术的成长造就了难得的条件,而他天生聪颖,勤奋好学,艺术天赋很高,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诗词书画艺术基础。

18岁时书法已臻成熟,享誉京、津、沪。

袁克文主张书法要从篆书练起,他的书如画意,留白亦十分巧妙,求根溯源的意味很浓,颇有学者的风范。

他的篆法取法于钟鼎文字,楷法从颜体入手,不但真、草、隶、篆四种字体均能书写,而且出手不俗,深得书法真谛。

他的四体屏书法,楷书圆润柔情的捺脚,写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脚,连笔圆转的草书,变成了宽博涌动的图画,隶书之柔性美,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折金钗”型的刚性美,篆书更是金石之圆劲苍朴。

宁丑不媚,宁拙不巧是其书法的原则,也是他处世风格的体现,比较经典的书法作品,如《独艳》纸本座屏,恰是袁克文一生特立独行如流星般划过漆黑的夜空,闪亮而短暂的写照。

袁世凯死后,袁家一落千丈,袁克文虽然分得不菲家产,但生活一贯奢靡的他不善开源节流,而且还养着众多的青帮子弟和妻妾,消耗巨大,最致命的是染上毒瘾。

后来又得了猩红热,没钱医治,与情人一夕缠绵后,回家不久便病逝,终年42岁。

家里为他办不起丧事,还是“帮”里的徒子徒孙鼎力相助的。

出殡时,帮中子弟、和尚、喇嘛排了整整一条长街,葬礼队伍多达四千余人,上千妓女带着袁克文头像的徽章自发来为其送行,头系白绳,哭声不绝。

历史上的眠花宿柳之徒蔚为大观,但像袁克文这样的奇人奇遇,想必空前绝后。

张学良曾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但他的诸多艳遇只是作为其政治与军事生涯的花边点缀而已。

而袁克文一生厌恶政治,远离权力,醉卧“花丛”,才华冠绝。

虽不是功勋卓著的豪杰,但用“温柔乡便是英雄冢”来归纳亦不为过。

所以,在他那里,软香满怀远胜攻城拔寨。

最落魄的时候,有人钦慕他的书法,想重金求其墨宝,但只因鄙薄买字人的德行,坚拒之。

袁公子虽一生好色,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即便卖字典画度日,也不肯屈膝折节。

人在穷途末路时难有操守,但袁克文显然是个例外。

本文作者:翩千汇(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