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也难保身:是谁辜负了班婕妤的韶华与才华野史趣闻

2018-10-31 21:04:02

成帝是个幸运的人,既有赵飞燕姐妹这样的绝色,也有班婕妤这样的才女。但当绝色与才女在宫中狭路相逢时,才女还是完败。

班婕妤

班婕妤出自汉朝著名的班氏家族。她的样貌和才华自小就为人瞩目。本来以她这样的家世、品貌、才识,应该能如后世李清照与赵明诚一般,觅得一人生知己,琴瑟和弦地渡过一生。但或许是迫不得已,或许是想光宗耀祖,班家还是在成帝选妃时将班氏送入了皇宫。

班家的功勋显然有助于她迅速得到成帝的垂青。事实也的确如此。班昭很快就备受成帝宠幸,从少使升为婕妤,可谓迅速确立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但最初的欢愉和新奇过后,成帝渐渐对这个动循古训、端庄有礼的班婕妤产生了审美疲劳。史言成帝曾邀班婕妤一同乘坐辇车,但班婕妤以末世才有妃子与帝王同辇为由,拒绝了成帝的浪漫之邀。王太后听了却十分感动,称赞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看上去识大体、明大义的班婕妤赢得了王太后的赏识,赢得了史家的赞誉,也可能赢得了后宫的普遍尊重,但她反而忽略了本该最在意的成帝的感受。试想一下,平时威严庄重了半天的成帝回到后宫,想和心爱的妃子同车畅游一番,放松一下,没想到又听到了一番“苦口婆心、深明大义”。成帝默默点头的同时,心里一定倍感无趣、无聊、无味。敬而远之,这就是成帝后来对待班婕妤的基本态度;用今天的话说,或许可以叫做冷暴力。更令人惋惜的是,班婕妤生的儿子很早就夭折了,否则,成帝或许会因她的才华而垂青她的儿子。

无论如何,班婕妤有才华但恪守古训,甚至“深明大义”到介绍自己的侍女给成帝宠幸。这样刻板的性情决定她早晚被成帝所疏远。但被“帝王疏远”绝非相处如此简单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赵飞燕姐弟入宫后深得成帝宠幸。与赵氏姐妹相比,班婕妤哪儿比得上她们两人摇曳生姿、婉转妩媚呢?更可怕的是两人专宠之外且善妒,伺机以巫蛊罪名要置许皇后、班婕妤这等被成帝宠幸过的人于死地。关键时刻还是班婕妤的才智救了她。她对成帝说了这样一段话。

“修短随化,富贵在天,这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常人兢兢业业还不一定能得上天赐福,诅咒别人又有什么用呢?再说了,如果鬼神聪明的话,怎么会听信一心要害人的祈祷呢?如果鬼神是糊涂虫,那他们听到了诅咒也办不成事儿啊。就我而言,不仅不敢做,而且也不屑于这样做!”

这番冷静、客观、理性的言辞可以为后世所效法。成帝同样被班婕妤的分析所折服。加上顾念旧情,他放过了班婕妤。但班婕妤就此知道自己也上了赵飞燕姐妹的黑名单。不过,偌大后宫,没有帝王的宠幸,却处处是深渊。这时,班婕妤聪慧的头脑想起了对她深为赏识的王太后。此后,班婕妤的人生就像《红楼梦》中贾母的丫鬟鸳鸯,或者应该说鸳鸯像班婕妤。班婕妤为避祸,主动要去长信宫服侍王太后。成帝应允后,班婕妤躲在长信宫内暂时避过了后宫残酷的权斗。随着赵飞燕立为皇后,班婕妤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出去的机会了。无人知晓彼时的她内心的苦涩和绝望,后人只能通过她的赋歌同情她的遭遇。成帝暴崩后,班婕妤告诉王太后,她想去给成帝守陵。王太后同意了。一年后,班婕妤孤独地死在成帝陵园使的任上。

或许,后宫就不是才女应该呆的地方。多说一句,班婕妤是东汉大才女班昭(曹大家)的曾祖姑姑。

本文作者:历史可以重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