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辱国,大清怎能不亡?野史趣闻

2018-10-31 18:37:25

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战争频发,民不聊生。但是在皇宫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致,慈禧太后的寿宴依然大摆特摆,颐和园的修筑也是在持续进行中。当时有人劝慈禧太后,前方战事紧急,是否可暂停颐和园的修建事宜。当时慈禧太后勃然大怒,说了一句“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慈禧太后是个极好面子的人。

清末时期的战事一直战败,其中的缘由有很多,其中慈禧太后私自挪用军款算是比较致命的因素了。当时据统计,慈禧太后在一次寿宴中的花费,就吃掉了一个北洋水师。在国家已经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身为一朝之主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依然挪用军款来操办寿宴,也是可耻至极。这个出手阔气的太后,一顿饭就吃掉了一个师,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贵的一顿饭了。

随着国家的经费一天天减少,前方军事也越加紧迫,后来已经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慈禧太后这才着急起来,听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妄想通过投降的方式来挽救局面。清军在朝鲜战场,黄海战役都接连失败,国家局势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期,慈禧太后的想法不是通过支持前线,而是开始萌生休战求和来守住自己的位置。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割地赔款也在那个时候出现,多少丧权辱国的事情都在清朝做了个遍。

虽说清代有了康雍乾这样的太平盛世,但是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接来下的继任皇帝作为都不及这三位皇帝,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固化,当时的八股取士,也是禁锢思想的一种做法。一个国家最怕的就是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想法碌碌无为。八股文也是危害了一代人,当时的八股取士全靠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更是陈腐的思想,想较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清朝的科举也算是培养了一批无所作为,思想老套的官员。在这样的官员系统管理下,可见清政府已经算是被蝼蚁腐蚀的老树一样,空有外表,内在都被掏空了。再加上慈禧太后大肆建设颐和园,挪用军款供自己享乐赚面子,这样的领导者,这样的臣子,大清亡矣。

在早之前,中国的土地远不止现在的这些,也是在清朝末年,不断得割地赔款,不断地战败,如此循环,导致了中国土地一步步割让,签下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款。清朝的闭关锁国,让原本领先于世界好几百年的社会生活,一下子退回了好几百年,在世界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清帝国还是处于大清地大物博,什么东西没有的想法中,这样的历史,也是给后世一个警醒,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需要交流的,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注定是要被时代所抛弃淘汰的。在割地赔款,外国人用炮火轰开了清朝的大门,国人们还在以自己为中心,固执己见,也是一个朝代的失败。

本文作者:亭殿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