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张居正,一生为国操劳,最后成功的死在岗位上野史趣闻
要说起明史来,最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明朝的首辅张居正了,出生于1582年的张居正在明朝万历年间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的。作为整个帝国最有才能的人,他可以说是总揽的全国的事务,这件事一点也不夸张。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张居正至少为大明朝延续了一半的寿命,除了才能之外,手中的权利也是必不可少了的。在他当权的那段时间里,他对于帝国的财政方面以及税收方面的改革,不仅减少了社会矛盾,而且增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可以算的上是功不可没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除了让国家离不开他,也让皇帝觉得离不开他,这也就促使了万历五年发生一件有意思的趣事,这正是这件事倒是张居正的早死。在万历五年的时候,张居正很多年没有见面的老爹过世了,(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忠孝不能全吧,做个官结果连老爹都很多年没见,连临死都没能见上一面,可以说的上是很悲催的了。),按理说有家人过世,那官员的官就不能再做了,要回家尽孝,不知道这算是哪门子规定,不过这个东西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也是在古代社会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反正就是没办法,你必须得回去,你要不回去就不和规矩。但是这个时候张居正还不能回去,当然也幸亏他没有回去,要不然也不能有后来明朝那么久的续命。当时回家尽孝这件事是一种很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它不是说可以由你一个可以决定的(当然也有一个人除外),你要不回去大家就看你不爽,凭什么家里有人去世我要回去,你为啥不回去,大概也正是这种人人平等的心态在作怪,当时有很多的官员对他不回去这件事抓住不放,天天没事就在朝堂上参他。

我不知道这玩意还能当饭吃吗?天天没事就抓着这事不放,搞得又不是跟你们多大仇似的,再者说了就算他回家一趟,过两年不是还得回来,再回来以后再弄个同朝为官,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见多尴尬。不过这话又说回来,这张居正也该回去一趟,怎么说那也是他的亲爹,这么多年没见,最后送他一程也是应该的。

但是除了他作为儿子的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做改革大臣的身份。而他父亲死的时候也正赶上他正在推行改革的事宜,如果这个时候他回去了,那就得两年才能回来,到那个时候别说改革了,国家都在不在还两说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皇帝还小,还不能够自己管理朝中的这些事务,这些东西还得有人打理,本着找亲不找疏的原则,皇帝还是选择张居正,由皇帝拍板说要让他留下,这下总没有再来说了吧。

看到没,这下不是我不想回去了,这是领导需要我,当时张居正大概也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了,有可能就握着拳头默默地想着要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不过他也真的是做到了,最后也是成功的死在岗位上,有点悲惨,也有点让人可怜。

要是当年神宗没有把他留下来,要是当年他的那些同僚能够再坚定一点,最好弄个以死明志啥的,或许他就不会死那么早,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所有的一切发生就发生了,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而对于张居正来说也是这样,在万历五年的时候刚刚才摆脱掉要回家祭拜的事情,刚想为社会主义再奋斗个五十年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却要了他的命,而此时距离当时他父亲过世的时间才过去五年。

这五年的时间能够干什么?其实这五年的时间除了能够推行改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足够一个帝王的长大,在张居正执政的时候不要忘记旁边还有一个皇帝,五年前或许是需要他的,但是现在就不一定了。而有人要上位必须要有人把位置给让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张居正就必须把位置给让出来了。

但是所有的这些史书都没有写,不过我们可以从后续皇帝的做法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二的,在张居正死后,万历除了废除他的改革外,还对他进行了抄家的活动。要说张居正得病而死,这个或许是真的,但是要说和万历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却是让人难以信服的。一生为国操劳,最后却落得个病死的结局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本文作者:古史重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