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居正(60)张居正对高珙图穷匕首见野史趣闻
高珙蹂躏得冯保死去活来之际,张居正也在思索。
他知道,如果继续作壁上观,两三天内,冯保多半就要被高拱连根铲除。
平心而论,单讲人品和才能,高拱比冯保强得多。如果一定要为大明帝国保留一个,相信稍有良知的人,都会选择前者吧。
然而很不幸的是,我是张居正。
高拱,我和你一样,也有满腹的才华,也有满腔的热情。
还记得当初我们共同立下的誓言么,我们要振兴大明,立下千秋万世的功业。
而这个功业,我认为,由我来立,会比你做得更好。
你的专权,已经阻碍了我实现理想。更何况,你对同僚的猜忌,也让我感到了很大威胁。如果不尽快将你恭请出朝廷,只怕我自己的地位,也保不住多久了。
所以,很抱歉了。
于是,张居正秘密地去找到冯保,告诉他,高拱已经准备总攻了。
这个时候,冯保就算知道高拱的计划,也没用了。就好比是战争中,他的阵地已经被高拱的火炮导弹炸得稀巴烂,就算明知敌人即将发动坦克冲锋,他还能怎样?
然而张居正告诉冯保,有一个人可以对付高拱。
接着,他说出了这个人。
“当今万岁。”
冯保顿悟。在他和高拱的对峙中,双方都只看到了台前幕后的成年斗士,却把年仅十岁的皇帝给忘记了。
看样子,是隆庆皇帝几年的宽和柔弱,让大家都习惯性忽视皇权的至高无上。在高拱来说,皇帝是他一手保护下来的学生,更是有了这种习惯思维。
然而张居正不会。他是一步步看着徐阶斗倒严嵩的。嘉靖皇帝的为所欲为,严嵩和徐阶的奉承天恩,在他脑海中深深留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字样。
只要皇帝下令,高拱算什么?
而且,当今皇帝最亲近的两个人,陈皇后和李贵妃,都是支持冯保的。
但是冯保还是有一点疑惑。皇帝虽然只有十岁,但聪明伶俐,要他除掉高拱,总得找个理由吧?
张居正微微一笑。还是从徐阶的身上,他学到了揣摩和引导皇帝意图的本领。简单地说,你要栽赃给对手的,不应该是最卑劣的事儿,而应该是皇帝最讨厌最害怕的事儿。
而当初在内阁里,高拱曾经说过一句话:十岁的太子,如何治天下啊!
冯保的眼睛亮了,正要张嘴,张居正止住了他的激动:
别慌,要这句话奏效,还得稍微修正一下。
隆庆六年六月十五日一大早,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急慌慌地跑到宫中,向皇帝报告一个极为重要的情况。当然,皇帝的亲妈李贵妃也在一旁。
这个情况是,内阁首辅高拱,居功自傲,图谋不轨!
万历皇帝虽然年幼,毕竟天资聪明,读了好几年书。听到图谋不轨四个字,禁不住有些紧张。他妈妈李贵妃更是紧盯着冯保。
紧跟着,冯保拿出了那一句阴谋的证据:
“高拱曾经说过,十岁的孩童,如何做天子!”
篡改了几个字,这句话立刻从忧国变成了谋反,让高拱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贵妃出身于市井,见惯了平民阶层的斤斤计较和勾心斗角。对于朝廷上的斗争,她并没有深入的理解。但从她小市民的心态,很自然要抱紧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高拱竟然发出这种言论,莫不是要动摇我儿的根基?
据说,随后张居正也出场,对高拱进行了诬告,说高拱瞧不起李贵妃和万历皇帝,决定利用首辅的大权,阴谋废除小皇帝,另立开封的周王为新天子,自己则要博取“国公”的爵位。
此事从疑。根据张居正一贯作风来看,由他结合客观形势,帮冯保拟定一些较为切实可信的谋反迹象,这个可能性较大。但要张居正亲自进宫诬告,则太野史了些。如果张居正真有这么一出,那足以说明,为了扳倒高拱,他已经下了最大血本,孤注一掷了。
话说张居正(54)高珙大战殷士儋,张居正目睹又一位同窗被逼走
本文作者:天外村药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