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之死:张居正为何死后被鞭尸?野史趣闻
说起张居正,可能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明朝唯一在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人。他推行“一条鞭法”,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并且把已经陷入泥潭的明王朝给拉了出来。但就是这样一位人才,死后却被鞭尸,一般处以这种刑罚的无一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又或是与皇上的意见相左,可张居正不是,他以国事为己事,为国尽忠职守,那么,他死后为何会被鞭尸呢?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的奔忙,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五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张居正,终于劳累病倒。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
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已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失误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呢?居正在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以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
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时,误将“勃”读成了“背”。突然听到身边一声大吼:“这个字应该读‘勃’”。居正这一生大吼,让万历真的有点“勃如”了。但碍于居正当权,没有发作。但从此,居正在万历心里便不是敬爱,而是敬畏了。
张居正被鞭尸皆因神宗的报复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是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帝王的逻辑。张居正即死,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不久,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张居正家,并消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御书、四代诰命,以罪示天下,还差点开馆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人亡而政息,张居正在位时所用的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致使刚刚中兴的明朝,又开始走下坡路。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张居正呼冤。
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以晚矣,世间已无张居正!
本文作者:细节生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