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令张居正身败名裂?野史趣闻
万历帝御书
又一个轮回
张居正绝不会是妇人之见,李太后越支持他越谨慎。万历八年(1580年)之后,工作上的张居正进入了一种血拼状态。他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推进“一条鞭法”,整顿官场流弊,强化边境。《明神宗实录》曰:“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帝国焕发生机,张居正则戛然而止——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与世长辞。所谓盖棺定论,到张居正死的这一刻,万历皇帝也算明白过来:张居正并不是霍光,而是跟周公有点像,有时候态度不好,作风粗暴,为的还是朱家江山,并非传说中的居心叵测。张居正死后,也是备极哀荣:赠上柱国,谥文忠。
但是,不到一年张居正的形象彻底逆转。万历十一年(1583年),陕西道御史杨四知突然发难,上书弹劾张居正十四大罪。杨四知的奏疏写得空洞无物,文字水平也很一般。但是,杨四知的奏疏反响强烈,无数大臣群起响应。泥鳅掀起三尺浪,那是明朝的大鳄介入其中。
第一个要整张居正的人,是张四维。
张四维(1526—1585),字子维,号凤磐,山西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张居正之后的内阁首辅。张四维为何要支持骂前任?因为他聪明:“四维生而颖异,年十五举秀才。”接着张居正干首辅,想干得比前任好那是很难的。张居正的强势,得罪的人多,借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有利于加强领导。万一工作中出了问题,根子理到前任名下,这也是为官的最佳套路。
工作上的考虑,只是因素之一。若论私交,张四维与张居正之间还是比较好。既是“好朋友”,为何又翻脸比翻书还快呢?因为张四维与另一个人关系更铁——这就是高拱。当年高拱要与殷士儋翻脸,为的就是挤走殷士儋,给张四维腾位子,可惜没有办成。作为张居正的死对头高拱,高拱圈子里的铁哥们,首推王崇古、杨博。王崇古的姐姐是张四维的亲妈,王崇古的女儿是杨博的儿媳妇,杨博的两个孙女又都是张四维生的儿媳——张四维要是与高拱、王崇古、杨博关系不好,这回家连日子都没法过!
第二个要整张居正的人,是朱翊钧。皇上为何要对一个作古的人下手?有人说是张居正假“勤俭”真“奢侈”、假“清廉”真“腐败”刺激了他,有点像。张居正曾要求万历精简出行,逢年过节也不要大摆宴席,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实际上他自己出行专用“豪车”——三十二个人抬的大轿子。文人笔记更称是因为李太后与张居正有一腿,朱翊钧处理张居正,与秦始皇摔死嫪毐与太后赵姬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异曲同工。现代人的分析,甚至与朱翊钧的“青春期综合症”有关——张居正搞得他太压抑,发泄符合心理学。
其实,这些多少有点肤浅。万历皇帝后期为史学家诟病,但他又是有政治智慧的。二十岁的朱翊钧,事实上已长大,他很清楚自己的这个王朝很特殊,太祖立国时设计了皇族作为王朝的支柱,靖难之役后祖制就变了,帝国的支柱只剩下文官集团。但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权力必须维持在一个平衡点,否则就是冲突与斗争。而张居正的“相权”,事实上已凌驾于皇权之上,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张居正死了,作为矛盾一方的文官集团,居然主动递过来一把刀子,朱翊钧倘若不用那就真是“昏君”了。
“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万历皇帝的每条指斥,都是紧紧围绕皇权与相权。无论是怎样的缔造新政功臣,只要“专权乱政”,那就是十恶不赦之徒!
清算张居正,李太后没有作出任何阻止,她同样清楚这场清算的性质。就政治智慧而言,李太后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在儿子登基的第一个月,她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撤换内阁首辅,成功将内相、外相置于自己的可控之下。她对张居正的欣赏,几乎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但为了维护皇权,她的理性又战胜了情感。她眼里的儿子长大了,从此态度180度大转弯,终身不再过问政治。
万历十一年(1583)四月,万历帝尽削张居正官秩,追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其家遭抄没,张家十余口饿死,长子张敬修自杀。张敬修所有的愤恨,留在了他的遗书:“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张凤盘即张四维。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张四维本可以借助张居正取得的相权优势,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这一点,也大大出乎张居正的预料。正是张居正,将张四维推向了权力的巅峰——万历三年(1575)三月,张居正请求增置阁臣,引荐张四维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张居正对张四维与高拱集团的关联并非无知,他仍旧引荐张四维,是他洞悉封建制度下权力轮回的铁律,如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修好,留好退路。
自张居正步入仕途,每一个首辅都在这种轮回中遭逢因果报应:严嵩登上权力的顶峰时托孤徐阶,但扳倒严嵩的正是徐阶;徐阶是个见好就收的人,但仍被高拱整得几乎家破人亡;张居正与高拱,也是差不多。最终,张居正依然没有逃脱这种轮回:他一生“扶危定倾”,“克成本原”,但说好的“奋斗”,依然是“争斗”……
本文作者:闲情偶记(今日头条)